市地政协
东宁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实现新拓展 强基础增活力
来源:牡丹江市东宁市政协 | 日期:2023-05-16 | 浏览次数:

牡丹江市东宁市共有115个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单元,分布于6个镇和1个城区局,100个村和8个社区。2021年,选择老黑山镇、道河镇、城乡社区工作局以及4个村和8个社区作为本级试点。2022年以来,试点工作加速推进,目前试点单位拓展到76个,占比达66%。各试点单位突出党的领导、强化基础建设、完善规章制度、注重落实效果,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活力不断增强。

微信图片_20230516171008.jpg

抓住关键,打好基础

一是突出党的领导把关。市级层面成立由书记任第一组长的领导小组,镇(城区)建立由党委副书记任召集人的协商议事会议制度,村(社区)建立由党组织书记任第一召集人的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形成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领导机制,保证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坚持党领导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组织建设、议题选定、开展协商、抓好落实等各环节把关定向。

微信图片_20230516171011.png

二是阵地建设舍得投入。投入40万元,打造镇(城区)、村(社区)两级“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达到有组织、有场所、有制度、有设施、有标识的“五有”标准,为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微信图片_20230516171012.png

三是完善协商议事制度。不断完善协商议事工作制度,规范协商内容、形式、程序,制发了《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按照“三议四不议”原则选定议题,紧紧抓住协商议事重点环节有序有效开展协商议事活动。

微信图片_20230516171016.png

广泛发动,建好队伍

一是用好网格员。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密切联系社区群众的优势,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建议、收集协商议题、调处群众纠纷。

微信图片_20230516171018.png

二是用好基层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强、联系群众方法多的优势,组建由党支部书记、政协委员任第一、第二召集人,由人大代表、驻村干部、乡绅代表、村民代表等为成员,利益相关方代表、相关部门参与的协商议事队伍。全市76个试点单位都建立了协商组织体系,拓宽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

三是用好界别委员。发挥政协委员界别领域深、行业专和代表广的优势,组织界别委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参与各种协商议事活动,形成委员群众联动、充分发挥专长的工作机制。

贴近群众,力求实效

一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开展“上门协商”“微协商”,让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西山社区围绕引进物业管理开展专题协商,强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微信图片_20230516171020.png

二是充分利用好协商议事平台,达到“听民意、聚共识、破难题、暖民心”的目的。通过协商,解决了夹信子村群众反映的占地补偿、村民宅基地纠纷等问题,得到村民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全市76个试点单位收集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议事问题180件。

微信图片_202305161710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