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务中心大局 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为奋力开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哈尔滨市政协挖掘自身潜能、扩大发展成果的重要一年。过去一年,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火热实践,充分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市政协始终以争先创优、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标准,务实有效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始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在履职上信任,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参加政协协商,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通报情况、参与协商,全年8名市委、市政府领导和45个市直部门参加协商议政活动33次。
二是始终坚持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重要活动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报送请示报告71次;以助推哈尔滨振兴发展为己任,自我加压、自抬标杆,努力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状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群众需求,成立工作专班,对行动方案、工作流程、时间节点等反复打磨,在重点领域持续跟进建言,并采取专题推进等形式狠抓落实,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四是始终增强主动争先的时效意识,第一时间建言资政,第一时间反映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凝聚共识。
五是始终强化协同联动的整体效能,发挥省和区县(市)政协、党派团体、界别、委员优势,借助驻哈大专院校、外地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力量,依托政协履职平台为哈尔滨市振兴发展献计出力。
六是始终坚守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加快平台、阵地、载体建设,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常态化、实效化,在助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彰显新担当。
过去一年,共召开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8次专题议政协商、35项专题调研视察,完成调研、视察和协商报告47篇,立案提案394件、办复率100%,开展界别活动122次,上报社情民意信息162篇,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市政协履职成果作出批示38次,达到了建言资政少而精、界别工作活且实、民生协商受欢迎、凝聚共识聚合力的预期成效。
(一)牢牢把握“一条政治主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工作始终,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牢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年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分别为52篇和47篇,召开两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共18次,带动全市政协系统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始终把强化组织领导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形成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党支部组织生活深入学、机关党员干部读书班集中学、界别委员座谈研讨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互动交流学的矩阵式学习体系,市政协两级党组和机关各部门开展调研活动12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40余项,主席会议成员走访包联企业80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6个,310项整改举措全部兑现、问题全部销号清零,坚决杜绝学用“两张皮”,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把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纳入年度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计划,用好“十学”平台,积极开展政协大讲堂宣讲、委员读书等特色活动,认真落实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等部署要求,努力在笃学笃行中扛起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政协系统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边学习边调研,组织开展政协委员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网络活动,多措并举推进学习贯彻工作。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未发生重大问题,努力做到“零风险”,不出“雷人之语”“雷人之事”,守好主阵地,传播正能量,凝聚更强发展合力。
(二)扎实推进“三项重点任务”,助力开创哈尔滨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更加突出。紧紧围绕市委和市政府工作重点、群众生产生活难点和社会治理焦点,把履职的重心放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民生协商上,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效能。
——服务中心大局,建言资政的质效实效进一步提升。紧跟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建言,围绕“提升城市区域发展能力”开展专项协商议政,形成7篇高质量调研成果;围绕“提升城市品质 喜迎亚冬会”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活动,提出一批有操作性的好建议、好点子;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开展协商式监督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紧盯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持续建言,聚焦推进城市运行安全体系建设、壮大乡村经济开展常委会专题协商,特别是推进城市运行安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以任务分解形式被明确为相关部门的长期任务,成为协商成果被系统采纳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也是市委和市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协商建言、真抓实干的一个生动体现;围绕大力发展哈尔滨市“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等开展调研协商;形成《亚冬会筹备工作参考要点》,呈报市委、市政府。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务实建言,就加强临空经济区发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专题议政协商,就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调研视察和民主监督,组织三级政协委员就优化营商环境建言协商。市委、市政府对这些建言成果高度重视,一些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一些意见建议进入党政决策程序,一些对策措施被转化为实际举措。
——突出增进团结,凝聚共识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面向政协委员凝聚共识,将凝聚共识融入协商会议、视察调研、提案办理、反映社情民意等履职活动中,举办政协委员培训班,采取学习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出《“提升城市品质 喜迎亚冬盛会”——致全市政协委员的倡议书》,广聚思想共识。面向界别群众凝聚共识,召开界别工作座谈会,完成界别增设和调整工作,建设委员工作站86个,哈尔滨政协文史馆接待参观者400余批次、9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凝聚党旗下,协商在一线”等界别活动,全年联系服务界别群众3万余人次。广泛凝聚振兴发展的正能量,主席会议成员接待、回访的26件信访案件全部化解,积极开展“惠企、助企、利企”主题系列活动,引进中科纳米哈尔滨创新产业集群项目、全钒液流共享储能新能源项目、香港委员风电项目及配套企业,成功举办“哈尔滨海外之友联谊会”第十八届年会,密切与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委员、代表人士联系,组织开展专家义诊、捐资助学、国庆献礼书画展等专项活动130余次,第一时间号召全市政协委员为抢险救灾和灾区重建提供援助,用实际行动凝聚奋进力量。
——致力民生改善,民生协商的活力效力进一步增强。聚焦把协商触角更好延伸到群众中,推动解决民生实事,倾力创建“冰城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围绕提升哈尔滨市早市管理品质、深化中央大街景区厕所革命等议题,召开协商议政会议,邀请相关部门和社区群众座谈,达成并签署协商共识,产生很好反响。积极打造“微言要议”基层协商品牌,群众通过“社情民意‘码’上扫”微信专属二维码,实时反映需要党委和政府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指导基层政协围绕农村亮化工程资金筹集、城市燃气安全等开展系列专题协商活动,切实将其打造成为倾听民意、反映民声的第一窗口,化解矛盾、助力维稳的有效渠道。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建言发声,围绕加快城市停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强背街背巷综合整治等开展调研协商,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清除等问题进行专题视察,在协助市委市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持续深化“五个保障措施”,为发挥政协职能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成效更加显著。坚持强基固本,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出台专委会履职党总支和机关党支部党建工作综合评价办法等16个党建文件,完成市政协党组织体系构建,抓实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工作,推动专委会履职党总支实质性开展工作,推出“党建架起连心桥,协商共绘同心圆”等品牌活动,营造“团结友爱、务实干事、争先创优”的机关文化氛围,“四实”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四过硬”模范机关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开展协商创新年、质量提升年、制度执行年活动。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要求。开展协商创新年活动,着力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民生协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在协商选题、工作内容、程序机制等方面全链条发力,提案、调研视察、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质量大幅提高。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推动83项制度建设成果转化为制度执行实效。
——加快智慧政协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构建起集约高效、互联互通、智能安全的“智慧政协信息管理平台”,将政协履职主体、履职过程、履职成果等进行智慧链接,实现面向政协的全业务管理和服务支撑。平台建立以来,先后运用于委员培训和管理、市政协常委会会议、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中,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实做优基础性工作。抓好年度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协商,开展“走进提案承办单位”等活动。《关于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打造“新中国从这里启航”红色文化品牌,成立市政协书画院。建立市区两级政协企业家数据库。全年增补14名政协委员、辞去10名政协委员、撤销2名政协委员资格。界别工作荣获省政协年度创新工作一等奖第一名。积极为界别委员开展调研创造条件。
——切实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扎实开展“三治一创”工作,推进的5个攻坚难题实现预期目标。坚持运用“四个体系”工作机制,确定的192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界别委员工作服务中心组建。优先选拔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选拔在年度综合考核中评为优秀的干部、优先选拔在年度优秀部门中工作出色的干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自觉接受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监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5周年华诞。今年,市政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切实把中共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市委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奋力开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着力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上取得新成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政协事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我省历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切实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及时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结合政协职责,全力抓好贯彻落实。积极推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常委会会议、政协大讲堂等学习制度更加规范、更加完善,确保学习取得更大成效。坚持把理论学习同协商议政、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委员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工作,努力在履职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二)着力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上取得新进展。持续推进“提升城市品质 喜迎亚冬会”专题协商议政活动,推出更多高质量建言成果。围绕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健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体系2项议题,开展专题常委会会议协商;围绕“老房子”保护利用、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加强湿地保护、助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5项议题,开展专题议政协商;围绕畅通民营企业政策信息渠道、加强社区老年助餐工作、提升交通文明水平等12项议题,开展“冰城商量”专题协商;围绕加快发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特色旅游和夜经济、2025年亚冬会筹办工作等14项内容,开展调研视察。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等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热点焦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就纳入“冰城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并且能够推动解决的民生协商事项开展持续监督。认真做好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和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领办重点提案工作。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调研成果和协商意见的转化落实。
(三)着力在更好凝聚共识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拓展空间、健全机制、用好平台,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创新务实推进界别工作,做到思想活、思路活、行动活,作风实、内容实、服务实。深入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完善工作内容,健全工作机制,用好“冰城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开展好“微言要议”基层协商,支持界别委员在各自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就近就地联系界别群众。评选优秀界别和优秀界别召集人。切实把建成的委员工作站用起来,有针对性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建言”和政策宣讲等活动。组织委员充分利用政协全媒体宣传平台等阵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宣传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召开“哈尔滨海外之友联谊会”第十九届年会,密切与港澳爱国社团及界别人士的联络沟通。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四)着力在夯实履职基础上取得新提升。巩固扩大主题教育成果,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加大工作创新、质量提升、制度执行力度,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深入推进党支部、专委会履职党总支、政协机关三级党建品牌创建行动。积极争取全国政协干部培训基地支持,组织开展区县(市)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业务培训。统筹推动专委会和界别工作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积极为界别开展工作和委员履职提供优质服务。全力做好2024年全省市(地)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承办工作。畅通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渠道,更好发挥民意汇集和决策参考作用。加大对区县(市)政协工作指导,提高全市政协系统整体工作水平。高质量完成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依托市政协书画院开展书画活动,完善和充实政协文史馆展陈内容。打造政治型、学习型、质效型、创新型、廉洁型、服务型机关,努力建设高素质、敢担当、善作为的机关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