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创新“12345”工作机制,努力打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品牌。2024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35篇,呈报全国政协108篇、省政协170篇,全国政协采纳4篇,省政协采纳35篇,转送市级部门5篇,2022年至2024年蝉联大庆市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肇源县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综述《小信息 大作用》在《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8期刊发。
一、坚持“一盘棋”思想,精准发力推进。县政协把信息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组建信息工作专班,主席会议定期听取汇报,班子成员和各专委会主任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撰写高质量信息18篇,全部呈报全国政协、省政协,形成“全员参与写信息、人人都是信息员”的浓厚氛围。制定了信息工作管理办法、评选表彰办法、工作流程图等,推动工作规范化运行。组织各专委会在协商、调研、监督中萃取、挖掘信息,把信息工作作为提升政协履职质效的重要抓手。
二、打造“两支队伍”,夯实工作基础。一是组建信息联络员队伍。要求5个专委会、19个委员工作站分别确定一名信息联络员,确保工作专人负责、有序开展。二是组建特邀信息员队伍。从委员中的各行业代表和非委员的“写作能手”中精心选聘特邀信息员37名,结合其本职工作定向约稿,并适时邀请参加县政协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就有关议题进行协商发言。在呈报全国政协、省政协的信息中,信息员报送信息183篇,占65%,成为信息工作的“尖刀班”。
三、搭建“三个平台”,拓宽收集渠道。一是委员工作站“深”调研。推动县政协和委员工作站两级联动,组织委员深入界别群众开展收集信息、调查研究等活动,将基层一线的诉求“聊”出来、最直接的建议“挖”出来,让信息更有“泥土味”。二是社情民意联系点“广”联络。逐步推进社情民意联系点与委员工作室“两位一体”建设,发挥“一个阵地、多种功能”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和自己很亲。三是政协履职通APP“云”履职。依托智慧政协建设,开展“云”学习,组织委员线上学习社情民意知识;创新“云”协商,开展网络主题议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线索;促进“云”收集,实现信息编辑、报送、查询、统计、反馈等全流程数字化;落实“云”考核,将委员每次提交的信息自动生成分数计入履职档案,使信息工作更加智慧高效。
四、把好“四个关口”,确保信息质量。一是把好“政治关”。牢牢把握信息工作的政治属性,采、编、核、审、报全流程、各环节都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把好“学习关”。开展“社情民意信息专题学”活动,遴选优秀信息员组成讲师团,举办业务知识培训会,分享撰写高质量信息的经验做法,并围绕典型信息案例进行研讨。三是把好“选题关”。信息工作专班定期研究信息选题方向,围绕社会热点难点每月发布《选题参考》,以正确导向提高信息采用率。四是把好“审核关”。所反映的信息由信息工作专班审核:委员联络服务中心初审,负责信息分类编报,并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检索,在源头上将不实信息拒之门外;文史社法委主任复审,负责对数据、案例、建议核实把关,重点查看建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群众意愿、是否具有可行性;秘书长审阅后报送,确保反映的信息方向正确、情况真实、实效性强。
五、紧盯“五个节点”,形成工作闭环。一是年初制定计划。制定年度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任务,经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分解至各专委会。印发《征集社情民意信息致政协委员的一封信》,要求每位委员每年至少报送1篇信息,每名特邀信息员每季度报送1篇信息。二是每月策划指导。各专委会每月根据《选题参考》进行针对性约稿,变“等米下锅”为“点菜上桌”,并对委员在选题方向、内容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三是每季度通报反馈。信息采用情况每季度向委员通报,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纳的信息,以书面形式通报委员所在单位,提升委员荣誉感。四是半年汇报推进。主席会议每半年听取一次汇报,通报各专委会任务完成情况,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部署下步工作。五是年底考核表彰。根据来稿采用情况量化计分,把各专委会、委员工作站、政协委员、特邀信息员分为4个考评序列,分类指导、分批考核,并在县政协全会上进行表彰奖励,有效激发各方面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积极性。
下一步,肇源县政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机制建设的部署要求,把加强信息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在提高委员参与率、增强信息实效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