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及办理选登
关于加强我省汉麻产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18-01-18 | 浏览次数:

汉麻,又名大麻、线麻、寒麻、火麻等,是人类最早用于织物的天然纤维,由它制成的服装衣饰具有吸湿、透气、防霉、抑菌、抗辐射、防紫外线、吸音等多种功能,素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茎秆可替代木材造纸、制造建筑材料;麻籽仁可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深海鱼油;汉麻自身具有较强的抑草抑虫害功能,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等等,诸多优良“天赋”使得汉麻产业化发展成为保护土壤可持续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黑龙江省汉麻产业发展的优势

1、地域优势。黑龙江省优良的气候条件适于汉麻的生长,尤其是黑河、绥化和牡丹江等地区。冷凉的气候,有利纤维形成,麻率高,品质好,可采用雨露沤制,脱胶方式先进,绿色环保,在全国范围内只有黑龙江省能提供优质、机制汉麻雨露纤维,可纺高支纱,深受纺织企业的欢迎,这是我国其他汉麻产区无法比拟的。黑龙江省土地连片,适宜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生产成本低,竞争能力强。

2、科技支撑优势。我省专门从事汉麻研究的科研单位有4家,在汉麻资源、育种、栽培、植保等领域都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搜集国内外汉麻资源400余份,认定汉麻品种5个。研究出的“药剂拌种处理防治汉麻病虫害技术”和“汉麻高效除草(封闭)技术”应用于汉麻生产,解决了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

3、产业转型优势。亚麻、汉麻加工设备兼容,可以借助亚麻企业的设备快速发展汉麻,投资少、见效快。我省有亚麻加工厂20家,生产线30条,这些设备稍加改造即可加工汉麻,年加工能力30万亩以上。

4、综合效益优势。纤维汉麻规模化生产,农业种植,原料厂加工,纺织厂收购纤维,碳厂加工麻屑。产业链长,抗风险能力强。每种植一公顷汉麻可获得收益16600元,其中种植收益4000元,干茎初加工收益8550元,麻屑炭化收益4050元。

产业发展对策

一是强化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我省要从单纯的汉麻原料生产和初级产品加工的轨道中走出来,按国际一体化发展的规律指导汉麻产业发展。要把汉麻产业发展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来抓,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农业补贴、机械补贴、税收补贴。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来我省投资发展汉麻产业。

二是健全汉麻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汉麻行业生产标准,尽快制定或修订《汉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汉麻雨露沤制标准》、《汉麻原茎标准》、《汉麻种子标准》、《汉麻纤维标准》、《汉麻纱线标准》、《汉麻布匹标准》等汉麻产业行业国家标准,使汉麻种植、沤制、加工、产品销售有据可依,以便规范市场。从根本上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使从事汉麻产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制定或修订汉麻原茎、干茎、纤维以及纱、布等行业标准,使企业按照标准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利于规范市场,防止无序竞争,低价竞销,促进汉麻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和解决品种退化问题。高产和优质一直是我省汉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产量要达到10-13/公顷,全麻率达到25%以上。建立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是改变种子落后面貌的建设性和根本性措施。汉麻为异花授粉作物,易混杂和退化,为保证汉麻原茎优质高产,必须有优良原、良种做保障,并不断提纯复壮。

四是加大科研投入和资金支持。设立汉麻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低毒高纤优质、低毒药用、低毒油用、高纤药用、药用等汉麻专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建立汉麻产业研发中心,整合我省现有汉麻产业研究人才,系统开展育种、耕作栽培、植保、生物脱胶、收获加工机械、初加工工艺等实用技术研究。开展籽、皮、屑、叶、茎、根等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延伸汉麻产业链,提高种植业的综合效益,降低原料成本。

五是提汉麻原料生产机械化水平。我国汉麻原料生产机械化处在完善阶段,目标就是全程机械化,但由于受汉麻产业规模小的限制,相关的农业机械科研与生产单位对汉麻机械的研发生产积极性不高。同时在机械产品补贴上面,国家对购买汉麻机械也没有相应的政策补贴,这也是制约汉麻生产机械研发和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体看,我国汉麻生产机械化程度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这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需要各方面联合攻关,研制出汉麻分段收获、翻麻、捆麻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加工机械方面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六是加大产品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综合效益提升。汉麻籽保健产品的开发,国外早已形成市场,国内其他汉麻种植省份正在研发,我省也应加快开发研究力度;麻屑等副产品在国外都已被充分利用,利用汉麻麻屑生产汽车内装饰板、居家装饰材料、提炼高级碳粉、生产工艺品等,用短纤维生产高档纸,用根叶等生产化工产品、化妆品、有机抑菌杀虫剂等。这些环保型汉麻副产品研发成功并投产也将成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