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卫生设施,更是反映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几年来,我市各县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道路硬化了,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容村貌整洁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据调查,目前我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3.45%,但是无害化卫生厕所仅为16.88%,“两块砖,一个坑,蛆蝇孳生臭烘烘”的简易旱厕依然存在。在农村,80%以上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蛔虫病等,给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列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农村改厕,既能消除粪便污染减少传染性疾病,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又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进“厕所革命”,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民生事实,与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相衔接,统筹规划,制定出台全市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可学习借鉴鸡西市农村改厕的成功经验,推广建设农村卫浴一体化水冲厕所(太阳能卫浴一体化装置),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科学合理地推动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力争三年内达到卫生厕所全覆盖。对新建住房和危房改造要全部配建室内卫生厕所。
二、坚持试点先行,出台政府补贴政策。各级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补贴力度,采取市、县、乡、村和农户个人等多方统筹资金的方式,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厕行动。在具备条件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城郊村和经济富裕村屯先行先试,通过建设样板村,打造试点户,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改厕等,推动改厕行动落地生根,确保“厕所革命”这一重点民生工程分期分批、保质保量地稳步推进。
三、加大宣传引导,提升农民文明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意义,宣传文明新风尚,不断强化农民群众的卫生、环保意识和全民健康安全意识,摒弃各种传统的生活陋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灭农村污染源,大力弘扬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四、加强环境保护,做好粪污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室内改厕,要同时考虑修建蓄粪池、配置粪污清运车和服务队伍,定期进行清理。要积极探索建、管、服等环节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为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整村改厕的区域应该修建配套的集中处理池,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农家肥,为发展绿色农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