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标准农田占比不足40%,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六费现象”;要未雨绸缪从厄尔尼诺手里“灾口夺粮”;在垦地合作方面,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双百双千”行动提出,到2025年全程托管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亩均单产1000斤以上,还是略显保守;关乎粮食安全的黑土地保护还不尽如人意。
为此建议:
一、科技赋能,以点带面,助力单产提高。一是实现全程科技化。种子要做到“中国芯”,新种植技术方面,比如玉米亩株数从3700株增加到5500株,并实行滴灌。二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超过140个,争取更多国家生产基地、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落户黑龙江。三是多点扩面吨粮田。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把粮食总产提高到1800亿斤。
二、压实责任,改良盐碱地,强化资源利用。我省盐碱地总面积为69.35万亩,已审定推广了20多个耐盐碱农作物品种,应制定盐碱地等后备耕地修复试验区政策。
三、“五良”融合,独占鳌头,保证最优供给。一是推广良种。“三大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打造良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改造和升级同步。三是应用良法。加大玉米大垄双行、合理密植,水稻智能育苗、大棚旱育稀植、节水灌溉,大豆垄三栽培、根瘤菌应用等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四是实施良制。全面落实“田长制”,推行“米豆”轮作、一松两免、一翻两免、保护性耕作、种养循环等现代耕作模式。五是良机应用。高质量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数量达到9.2万台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8%以上,保持全国第一。
四、深耕禀赋,北优外销,建强“名优特精”。重点发展“龙江和牛”“兰西民猪”“伊春森林雪猪”等优势种质资源,建设特色食物核心区;突出富硒、绿色优势,围绕白菜、豆角、青椒等做精预制菜;发展葱酥、速冻黄豆角等特色产品,做优出口蔬菜;推进兰西百亿级国家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创建,以哈尔滨为中心搭建好平台;借鉴云南成为全国工业大麻、医用制造、进出口备份基地经验,打造我省特供区。
五、立足北方,放眼全球,打造鱼米之乡。打造“鱼米之乡黑龙江”,抢先制定国际大米品牌评价标准,加大名特优和冷水鱼养殖比重,大力发展“南鱼北养”、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大豆扩种、育种、精深加工等各个链条上争取政策支持;放大土地托管“发源地”效应,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打造全国样板;做精“中央厨房”,成为全国优质供应链的领军者,竞争日、韩、泰占领的高端市场;提高生物发酵产业基地的定价权、话语权,让“黑土优品”叫响全国。
(作者为省政协委员、绥化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绥化市委主委张晓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