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近年来,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升,总体势头向好发展,但文化传承队伍人才断层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建议:
一、加大传承保护力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要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以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加大财政投入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文化遗址的修缮和复原。要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成立传统文化研究学会,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鼓励他们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确保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二、拓展传播弘扬渠道,让传统文化“热起来”。推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城乡文艺汇演和送戏曲、送书画到基层等活动,搭建百姓舞台,让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文明新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展览、中华文化诵读等活动,鼓励学生创作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书画、诗歌、戏曲等作品,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育传统文化底蕴。
三、丰富创新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火起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路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景观人文价值,大力发展彰显传统文化特色的主题民宿、乡村乐园等文化产业。推动非遗传承项目创新发展,加大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力度,支持非遗传承人利用互联网改良传统工艺的制作和展现形式,提升文创产品附加值。
(作者为肇源县政协委员、县委宣传部干部王超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