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周春玲委员为香港青少年爱国教育提三点建议
日期:2021-03-06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34日下午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周春玲对汪洋主席在大会上的发言很有感触,汪洋主席在报告中说2021年的政协工作和香港有关的一共三点,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加强同港澳同胞的团结联谊,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政协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政协委员应该怎么做?她提出了三点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周春玲为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三点建议。

第一,培养青年一代香港爱国者的意见领袖。汪洋主席提到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但是除了治理,在香港这样的一个民意社会和受民主社会影响深远的背景中,不仅要做,更要说。尤其是对于1997年后出生的香港青年群体,我们真的非常需要有意识的去寻找,培养一些青年面孔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不只是来自精英阶层,就是基层的一批年轻人来通过更新颖的表达方式,通过年轻人的平台来去客观、公正的传递「爱国爱港」的概念。告诉他们为什么对于香港,对于香港年轻人来说,抓住国家发展的机遇是重要的。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基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平时组织的调研过程中,我觉得可以多向基层的年轻人倾斜一些,我们可以去一方面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另一方面来发掘青年的香港爱国者,倾听他们的声音。而我们作为政协委员,也可以利用我们的社会资源,包括人民政协整个更大的平台来给他们提供多方支持,让他们能够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来更多传播爱国爱港的声音。

第二,坚定不移的帮助香港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安法实施后,对于香港教育界多年的「顽疾」,尤其涉及到通识科的改革,有了一步步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一定还会遇到包括像香港教师协会等等的阻力。在这一方面我觉得从国家层面一定要加大力度来应对,同时推进改革的进程。尤其是对于香港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人民政协有教育界别,也有很多来自教育领域的委员,是不是可以牵头定期的组织,让更多年轻的香港教师来内地「试教」,或者实习的方式授课,让他们了解内地,同时政府对于愿意来内地工作的香港教师一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我认为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对于内地老师赴港任教,也给予更多的支持,深化两地教育界的交流。人民政协是否考虑在不同界别分组中把深化港澳交流的内容纳入宏观设计框架,我觉得不失为一种顶层规划的方式。

第三,进一步加深科技和人文领域的交流。内地和香港的年轻人,或许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理念,但是他们谈起新的手机、无人机、电动车、智能穿戴却有同样的兴趣,对于内地小米、大疆这样的科技企业也充满了好奇;内地的很多文化——不仅仅是我们说的京剧、书法这样的传统文化,而是在年轻人中间流行比如说汉服、说唱音乐、内地影视作品,这些对于香港年轻人更有传播力的文化形态。作为政协委员我认为,我们就是两地交流的纽带,这也是作为委员履职的职责。未来这些平台的搭建,不再是图「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美」,能够触达到可能只是对某一部分好奇,感兴趣的香港年轻人,循序渐进的带他们了解内地的科技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