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政协会议
政协会议

规范调味品市场秩序严把食品安全关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管理员 |  日期:2009-01-16 浏览次数:已点击:

 

 
省政协委员、省卫生监督所证照管理科副科长 博力雁
省政协委员、省农垦总局经委副主任 田继德
省政协委员、哈尔滨第一中学图书馆馆长 李万俊
省政协委员、人杰餐饮集团董事长 王家辉
 
 
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和其他几位委员于去年底,到省内部分市(地)的超市、集贸市场、早市、农村大集进行了暗访,并走访了部分调味品生产企业,还邀请省内较好的几家调味品生产企业,组织座谈。对我省调味品(酱油、食醋)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相关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暗访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双份购买了34个品牌的样品,并送省内权威检验机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样品的感官指标、部分理化指标、菌落总数及食品标签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9种(酱油5种、食醋4种)由国内和个别省内知名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的各项指标均合格,合格率为100%。
25种(酱油12种、食醋13种)由省内小企业和小作坊生产的中低端产品的各项指标总体合格率为28%。其中,酱油的合格率为16.7%,食醋的合格率为46.2%。
所检的12个酱油样品中,有10个样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即几乎无酱油应有的营养成分;有11个样品的菌落总数在国家标准规定限制内,但多为标准值上限,另有1个样品的菌落总数多不可计,严重超标;
有2个样品的标签不合格,使用的均是国家已废止的标签执行标准。
所检的13个食醋样品中,有7个样品的总酸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有6个样品的标签不合格,其中,5个使用的是国家已经废止的标签执行标准,1个存在标签标注质量等级与商品实际质量不符的问题。
通过暗访和样品检测结果我们发现,我省调味品(酱油、食醋)的生产、销售环节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高质量产品大多为外省企业所生产,高端市场几乎被外省企业占据。目前,我省市场上经过正规发酵、氨基酸态氮指标合格、菌落总数达标、含有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价格高、销量好的高质量酱油和食醋,多为外省企业生产的。省内仅有哈尔滨的正阳河、鹤岗的华滋等几家企业有能力生产此类高端产品,但其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从实际情况看,约占我省市场总份额15%的高端市场,至少有10%以上被外省企业所占据。如我们抽检合格率为100%的9种高端产品中,仅3种为我省企业所生产,其余6种均为外省企业的产品。
(二)省内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总量小,市场份额低。我省有调味品酿造企业百余家,除前面提到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外,其它的企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多参差不齐,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企业数量也不多,其生产总量也很小,仅能满足约占我省市场总份额10%的中端市场。
(三)小企业和黑加工点生产的伪劣产品数量惊人,农村市场秩序混乱。我省农村人口众多,且收入普遍偏低,购买高端产品的人很少,而中端产品的生产量又很小,无法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给小企业和黑加工点生产的伪劣产品提供了市场。我们在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农村市场发现,不合格商品泛滥,个别商品甚至没有标签。这些产品多由具有QS食品安全生产资质的小企业生产,黑加工点所制产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假冒伪劣商品售价很低,多为三角到四角钱一袋,所以市场空间很大,这些商品占据了约占我省市场总份额75%的低端和农村市场。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我省企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省规模大、质量好、水平高、在国内享有一定信誉的知名酿造企业过少,甚至缺失,根本没有与外省知名企业抢占高端市场的能力;省内酿造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生产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现有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中低端调味品市场的需求,且效益很低。在此情况下,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生产不合格产品,并利用农民只图便宜不懂质量的心理,大肆销售低劣产品。
(二)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准入门槛低,监管不到位,打击力度不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尚不够完善,使得我省调味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职能部门多头管理,重复监督,互相推诿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执法人员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视而不见的情况。同时,职能部门对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偏低,常常是合格的发证,个别不合格的也发证,且发证后监管不到位,使企业有了获证即一劳永逸的思想,导致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情况的出现。此外,相关职能部门对销售环节的监督和对违法现象的打击力度也不够,常常是处罚过轻,致使假冒伪劣产品愈演愈烈,你打我藏,你停我上的情况频繁发生。
(三)省内主要媒体对调味品相关知识的宣传缺失。目前,我省主要媒体尚无对食品特别是调味品相关知识的宣传介绍,群众特别是农民更难从其他渠道获知此方面的信息,他们对假冒伪劣调味品的危害及识别方法一无所知,让假冒伪劣调味品在农村的大肆销售有了可乘之机。
三、几点建议
(一)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省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如正阳河等国内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调味品酿造龙头企业,以入股、兼并等形式对我省规模小的获证酿造企业进行优化整合,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生产流程、严格质量管理等方式,提高我省调味品酿造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并筹建“黑龙江省调味品酿造集团”,主打一个品牌,以其合力从外省名牌手中夺回我省的调味品高端市场,振兴龙江经济,拓展龙江市场。
(二)扶持中型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省及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我省产粮大省的优势,鼓励和倡导调味品酿造企业以大豆、粮食为主料,用发酵的方法酿制酱油和食醋,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省内具有资质的调味品酿造企业给予扶持,帮助其开展技术革新,更新设备,完善设施,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高品质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在保保障消费者其食品安全的同时,满足其对营养和健康需求,进而将假冒伪劣商品从中低端市场中消失。
(三)加强职能管理,提高监督水平,创造良好环境。国家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我省应尽早研究和出台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使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确保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各负其责,形成对调味品市场及生产企业的监管合力。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好准入关,切实做到不合格不发证,发证后监管到位,并尽量减少对低风险、高信誉、守法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最大限度地加大对黑加工点及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让违法企业无生存空间。同时,政府应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用于完善职能部门所需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各职能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学习,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守法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省内主流媒体应站在提高全民体质,节约医疗资源的高度,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建立专栏等方式,不留死角地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特别应关注消费量较大的餐饮业和农村市场,最大限度地预防尚未富裕起来的农民因食用伪劣调味品而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