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我们要用两会精神指导我省“三个突破年”行动部署,锚定教育强省建设主要指标和“十五五”时期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引领、破局攻坚,研究制定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和龙江发展需要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助力建成教育强国。下面,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就教育系统如何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谈四点想法。
一、强化思想引领,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质量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创新探索龙江优秀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阵地,打造一批“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二是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完善“1+13+N”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模式,加强集体教研、跨学科教研,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龙江振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强化“五育并举”。开展中小学思政德育“入心工程”,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深化美育浸润行动和青少年读书行动,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和干预水平。
二、夯实民生根基,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一是优化调整基础教育布局结构。建立完善与区域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方案,推动全省125个县(市、区)“一县一策”优化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结构。二是扩大优质学位供给。通过扩大招生计划、新建改扩建优质学校、帮扶基础较好学校等方式,挖潜扩容优质学位。深化中考改革,探索实行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方式,确保更多初中毕业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三是强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学校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深入实施“援边”计划、“三区”支教计划,全面提升边境地区基础教育水平。
三、全面深化改革,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一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推动研究型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高校培养产业适用人才,技能型高校培养技术应用和操作性专业技能人才,引导高校在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把握国家“两重”“两新”政策契机,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数智设备更新优化,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快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评估试点省(全国5个)建设,强化研究生、本科、高职三类学科专业联调联动,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迭代升级、新兴学科专业超前布局、交叉学科专业深度融合,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前沿紧缺人才培养敏感性。三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开展新一轮省级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统筹校区对接园区、专业对接产业、就业对接企业,打造全国首个职业教育数字地图2.0版。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扩大中高职“3+2”贯通培养县域落地人才试点,更好服务对接县域经济发展。
四、聚焦提质赋能,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一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持续实施一流学科培优专项和交叉学科建设专项,聚焦质量、特色、贡献对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开展常态化监测。探索多学科协同育人培养新模式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提质发展,打造优势学科群体。二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注重从国家战略需求中凝练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支持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持续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推动高校融入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搭建“政产学研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进成果落地转化。三是强化人才自主培养。落实国家“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持续落实人才振兴“60条”,优化实施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启动省属高校U30支持项目,给予青年人才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加大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等培养力度,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三下团组,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详实数据展现中国经济“稳”的坚实基底,以务实举措描绘“进”的实践路径,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传递出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
一、深刻认识全国两会的重大政治意义,以更高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政治层面来看,全国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实践,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的意愿得到了充分表达,国家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从经济层面来看,全国两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来看,全国两会关注民生福祉,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代表委员们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卫生健康事业来说,全国两会的重大政治意义更加凸显,体现在其以“健康优先发展战略”锚定民生福祉核心,通过深化三医协同、强基工程、科技创新等部署,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转化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政治动能。
二、精准把握全国两会的精神内核,以系统思维筑牢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全国两会精神核心在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我们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筑牢忠诚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一论述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彰显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作为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龙江落地生根。把准发展航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等任务,与我省“六个龙江”建设目标高度契合。当前,我省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公共卫生体系韧性不足等问题仍待破解,亟需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将卫生健康事业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推动健康优先战略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厚植为民情怀。两会期间,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议题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省作为边疆大省,既有中心城市医疗资源集聚的优势,也面临边境地区服务能力薄弱的挑战,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的实际行动。
三、坚决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赋予的卫生健康政治责任,以“健康中国”战略在龙江的生动实践护航人民健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等任务,既遵循卫生健康发展规律,又彰显攻坚克难决心,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核心抓手,需通过对标落实强化基本医疗服务供给。锚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向。持续加强卫生健康和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卫生健康事业各领域、全过程,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坚实政治保障。破解体制机制关键堵点。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以地市为单元推进深化医改任务,力求在编制管理、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薪酬制度优化、监管效能提升、财政投入保障等方面取得突破。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围绕“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目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内生动力,构建更加公平可及、协同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筑牢健康安全发展屏障。制定促进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推动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切实解决群众生育后顾之忧。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高质量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将预防和健康知识宣传置于更加突出位置,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同时,防范化解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强化全系统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能力,维护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