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政协 > 学思选编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选编(十三)
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赵振伟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一、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了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党的使命宗旨,事关民生福祉,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必须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二、坚定不移扛起为百姓创造更多生态福祉的责任担当

民心所盼,施政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强化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与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对标对表,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标对表,清醒认识不足和短板,找准发力方向和支点。从环境质量上看,全省当前还有一些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如果不坚决整治,不及时管控,势必会成为民心的“堵点”和“痛点”,成为绿色龙江建设的“拦路虎”,也必将影响全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大局。从生态安全上看,我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有量、自然保护区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等江河源头、森林、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是支撑我省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区域,要保持高度警觉,并采取坚决措施依法管控、彻底治理。从发展方式上看,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制约仍没有完全破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远没有形成,我们要抓紧下好“先手棋”,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坚决扛起为龙江百姓创造更多生态福祉的使命担当。

三、坚定不移地在高效抓落实中推动绿色龙江建设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六个龙江”,这是我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战略和路径选择。其中,建设绿色龙江,就是把龙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坚持系统治理,着力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体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维和理念,加快治理环境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治理,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大工程,加强国家自然保护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对大小兴安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快推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湿地修复,实施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全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加快提高生态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形成具有龙江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加快推进碳汇经济发展,加强碳汇经济基础研究,科学组织碳汇项目实施,健全碳汇产业交易平台,深度开发碳交易产品,加快建立碳汇经济产业体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健全科学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以严密法治观为主要标志的全新治理体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手段,加快提高生态保护的法治化管控能力、环境风险防控和污染治理水平、监管执法水平。通过公益诉讼,发挥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合力,依托法治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曲 涛
省政协委员
双鸭山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历史经验来看,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改革大业不断向前迈进,正是因为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凝聚全社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明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不断总结提高、持续推进。同时,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时刻关注百姓关心和期盼的问题,使改革真正惠及人民。

全会强调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更复杂问题和更艰巨挑战的背景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也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需要。我们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用改革来化解风险、应对挑战,于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就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提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推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会系统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举措,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这彰显了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使命担当和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作为民建委员,我深刻领会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作为工作主线和履职重点。我们应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增强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把自身所长与中央、省、市委中心工作所需紧密结合起来。带领民建委员深入实际、做深做实做细调查研究,为落实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积极建言献策,不断完善议政建言机制,健全专项民主监督重点支持机制、协同工作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

另一方面,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加强参政党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推进参政党建设。进一步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力量。

我们要深刻领会“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重要论述。全会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机制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我们要明确这些机制的内在含义和相互关系,落实重点任务,如坚持和完善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深度协商议政;健全社情民意表达和汇聚分析机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等。同时,要助力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加强各种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丰富协商形式,建立健全多种协商方式,完善协商民主工作制度,规范制定协商计划,明确协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充分发挥协商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在工作和学习中,切实以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导民建委员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紧扣龙江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建言资政,更多汇集同心同行共识,更好提振改革发展信心,更强推动形成接续奋斗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