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完善委员产生和退出制度

日期:2017-06-28 浏览次数:已点击:


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袁根堂

政协委员汇集了社会各界、各领域的精英和代表,是政协组织的“有机细胞”,蕴藏着丰富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其素质决定了政协组织的形象,其水平决定了政协工作的质量。深刻认识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委员产生和退出制度,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主体作用,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如何提高政协委员这一细胞群体的生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细胞的主体作用,促进整个机体的健康发展,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水平,是我们在新时期打造一支过硬的委员队伍所面临的课题。下面,就结合如何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委员产生和退出制度谈一下个人意见和见解。

一、严把委员“入口关”,做好委员推荐工作是关键

政协委员主要是经过提名和民主协商产生的,严把“入口关”,坚持组织推荐与群众公认的统一,单位提名与界别参与的统一,专业水平与问政能力的统一以及人选代表性与政治先进性的统一是委员推荐工作的关键。在政协委员的产生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选拔,并应突出把参政议政能力摆在首位。结合基层政协工作实际,在委员推选环节中,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委员差额推选。差额推选可在委员产生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实施:即在协商提名推荐委员人选时;在向政协常委会提出委员建议名单时。二是坚持协商原则,完善人选考察方法。政协委员的产生实行协商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弥补了选举制的不足。因此,要坚持和完善由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各个界别协商提名推委员的办法,由所在界别或单位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要求政协党组全面参与对委员的考察考核;要对提名推荐的新委员人选实行联合公示考察。

二、疏通委员“出口”,完善委员退出机制是重点

健全完善政协委员任期内进退、增补机制,严把委员进出关。要建立合法合理的委员退出机制,疏通委员“出口”。少数委员无故缺席和不履行职责的情况之所以长期存在,与政协委员退出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在完善委员管理机制,对委员履职有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后,对考核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委员,应劝其自行辞去或依照有关管理办法辞退,以保持委员队伍的整体活力。同时,对那些因长期在外工作或工作调动离开本区域范围等原因难以履行委员职责,或因个人主观因素不愿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的在任政协委员,也应及时劝其辞去委员职务;因意外亡故或犯罪等情况出现委员名额空缺时,及时按程序增补,使政协委员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中,增强政协组织活力。还要建立委员届中考察调整机制,即在委员任职的中间期实行一次届中考察调整。这样可以避免一旦成为政协委员,不管合格不合格,都得在5年任期结束才进行调整的不利。

三、严把委员使用管理关,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是保障

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履职综合评价体系,严把委员使用管理关。比如各地政协都在探索完善委员管理办法,建立委员履职档案,通过出台委员履职管理和考核办法,创建委员履职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履职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普遍具有五个组成机制,即委员联系制度、委员履职登记考评制度、委员信息管理系统、委员述职制度、委员履职奖惩制度。对委员履职进行综合评价,一是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把委员履职情况进行“量化”,把委员参加活动、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撰写调研报告等情况都记录进履职档案,以此为基础,对委员履职进行科学、综合的评价。在届中和届末开展委员述职活动,由委员进行自我评定、自我总结,发现自身不足,并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进而使委员认真履职而且有比较清醒的自我认识。二是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以履职综合评价成绩为依据,开展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政协提案、优秀社情民意信息等评优评先,大力宣传优秀政协委员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委员按程序向党委政府建议提拔使用,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提名为下一届政协委员。三是发挥制度的引导作用,从委员的学习、活动载体、履职内容、职责要求等各个方面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有效地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加强委员教育培训,注重委员素质提高是支撑

各地政协组织应切实加强委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上下工夫,解决委员的素质提高问题。一是要加强履职理念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加深委员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委员的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体察民情,主动反映民意,大胆建言献策,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为推进政协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要搞好履职能力培训。切实加强委员的履职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委员的整体素质。教育委员多关心国家大事,多思考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多出一些利民的点子;引导委员敢于对上级政策落实情况和地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提出各种实事求是的建议和批评;鼓励委员大胆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分量、有独特见解的社情民意、批评建议和提案;动员委员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群众,加强同各方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