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政协 > 学思选编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选编(五)
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郝传波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黑龙江科技大学原校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通过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省政协委员必须遵循省委决定要求,按照省政协党组的部署,认真学习领会会议讲话和决定精神,特别是教育、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要紧密结合龙江实际,细化改革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充分调动各方面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会精神在龙江落地生根、造福人民上积极履职尽责。发挥界别优势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充分建言协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龙江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姜同河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系统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关系,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六个坚持”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从14个方面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改革任务,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一、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单独成章,一体部署,首见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此次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进一步指明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彰显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也更加聚焦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方向。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科技是知识生产的社会活动,人才是集聚创造能力的社会群体,从三者的互动发展体系看,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彼此互为补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聚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发挥教育在传播科技知识、自主培养各类基础性人才方面的条件性作用,深化发挥教育在生产和创造科技知识、集中培育各类高端人才方面的主体性作用,拓展发挥教育在应用和创新科技知识、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方面的发展性作用。充分聚焦科技的动力源助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内,更好发挥科学研究的新型举国体制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通过教育力量和人才力量的更好注入,在各类“卡脖子”技术上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充分聚焦人才的主体性支撑,实施人才引领驱动。在人才强国战略框架内,聚焦教育事业长足发展,集聚更多的“四有”好老师和与时代需求相符的“大先生”;聚焦科技创新发展,集聚更多“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人才队伍,集中针对“四个面向”开展实践创造,深层助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二、更加明确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没有教育强国,就不会有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教育系统的诸多要素之中,教师又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因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殷切希望和全面要求,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路径方法。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建成教育强国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我们党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凝心铸魂的生动实践,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内核,以“高质量”为建设标准,以“政策优化”为重要抓手,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我们要筑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根基,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引领作用,系统设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大力推进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连贯性,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要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从完善培养体制、强化培养规范、畅通发展通道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与教育强国建设相匹配的教师供给体系建设,确保高素质教师源源不断地涌现。要健全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持续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持续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持续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三、不断探索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龙江经验

“五个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对东北地区作出的战略定位,高瞻远瞩、立意深远。东北振兴、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五个安全”重构战略定位,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布局。这也就意味着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有自己的经验探索。

一是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深入开展“龙江师魂”大型全媒传播、教育家精神宣讲等十项活动,引导全省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和奋进的姿态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滋养初心使命,让育人者先受教育,让铸魂者先铸其魂。从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汲取养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教师“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能力本领。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战略行动,推进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五年计划和校长“双百”、教师“十百千”工程等,打出教师队伍提质培优“组合拳”,形成名师引领、全员练兵、互融共促的整体格局。聚焦教师素质能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提升,为教师成长成才培植沃土、提供环境、搭建平台,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三是主动服务龙江振兴发展,投身“科技创新、教育先行”的火热实践。全面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和创新发展60条,深入实施“龙江学者”等人才支持计划,“固巢留凤”“筑巢引凤”并举聚才蓄智,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教师常态化工作机制,打造高层次人才“雁阵”和接续梯队,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对接服务黑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领域深耕发力,打造教育强国建设“龙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