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关于加强黑龙江省新兴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的建议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8-01-22 | 浏览次数:已点击: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省委驻会副主委   

 

 新兴工业的兴起,将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影响深远。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韧性最好、重量最轻、导电性佳的基础性材料。科学家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将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石墨是黑龙江的优势资源,探明储量达13.85亿吨,约占全国的2/3左右。如何通过石墨产业促进黑龙江的经济发展,避免重蹈我国稀土被动局面覆辙,是黑龙江省石墨新兴工业原料基地加强建设的重要遵循。

一、黑龙江石墨资源状况

据省权威部门资料,黑龙江晶质石墨矿产地有30多处,主要分布在鸡西、鹤岗、牡丹江、七台河和双鸭山等地区。全省已探明矿石储量大,矿石平均品位9-10%,绝大部分为优质晶质(鳞片)石墨,可塑性好,应用范围广,是我国晶质石墨的主要产区。

二、黑龙江石墨产业状况

黑龙江省石墨产业链比较全,从采选到深加工,直至石墨烯的制作与应用均有覆盖。采选及制品企业多集中在鸡西和鹤岗两个石墨主产区,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类石墨采选、深加工企业有81户(鸡西市43户,鹤岗市26户,牡丹江市5户,七台河市4户,哈尔滨市3户)。有37家石墨采选提纯企业52条生产线获工信部准入。石墨选矿总产能超过80万吨,产能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2/3以上。仅2015年,全省石墨产业生产石墨精粉45万吨,高纯石墨、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密封材料、锂电负极材料、人造金刚石等石墨深加工产品9万吨,石墨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左右。

三、黑龙江石墨资源与产业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石墨资源与石墨产业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石墨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缺乏石墨新材料制造的尖端、核心技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虽然省内各大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研发,但缺少自主研发的专利项目,不具有发明性或独创性。研发和市场对接不够,石墨新材料制备的核心技术和高端科研人才严重匮乏。石墨提纯工艺尚未获得节能、环境友好型提纯技术。

(二)传统企业存在观念落后,缺乏远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绝大多数石墨生产企业以生产低水平、粗加工的半成品为主,缺少高端、高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品和终端产品,产值与利税偏低。同时缺乏有进取心、责任感的企业家。

(三)存在无序的资源利用与产业投资,部分产业将出现产能过剩。各地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制定了相关的石墨产业及石墨烯的发展规划,但各自为政,彼此间没有协调机制,有的地区虽有交流,但存在力度与内容局限。从全省来看,石墨行业没有统一的规划,容易引起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造成同业竞争的恶劣局面,不利于健全石墨产业链和做强全省石墨产业。部分石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无序排放和安全隐患。

(四)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一些大的企业,但基层单位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总体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黑龙江某市2011年招商湖北一家企业与当地石墨生产企业合作,三年中始终没有大的作为。2014年,该企业被湖北省政府请回宜昌,2015年,石墨深加工产品打开了市场,年产值达10.32亿元,使用的石墨原材料80%来自于黑龙江省。

四、关于黑龙江石墨资源建设的建议

 黑龙江省是石墨资源大省,如何利用好石墨资源,做大石墨文章,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墨产业集群,使得黑龙江省由石墨资源大省转变成为石墨行业强省,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增长。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成立领导小组,改善投资环境。由省主要领导牵头,由发改委、工信委、国土厅等相关部门组成石墨资源、产业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监管全省石墨资源与产业的发展,协调各地区的规划、资源配置与利用、根据地区特点进行产业链的布局等,避免出现政出多门或解读不一致的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或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转变工作作风,打破条块分割。出台相关政策,搭建相关平台,促进石墨产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内外大型、有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石墨企业来黑龙江落户。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我省要想由石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就必须升级传统石墨产业,健全石墨产业链,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拓展石墨新材料的用途,把石墨产业的利润做到吃干榨尽。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全面进行整合,有效配置资源,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推进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优良、环境保护好的优势企业集聚。发挥我省是中国石墨产业发展联盟牵头单位石墨产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组织核心企业完善产业链,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并及早建成投产。

(三)加强石墨资源有效利用。根据黑龙江石墨资源的特点进行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好资源,晶质石墨是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的原料,属于战略资源,全省应对大鳞片石墨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避免出现若干年前我国稀土的被动局面。在探明石墨资源的基础上,按深加工比例,对符合准入条件的石墨生产企业统一配额供矿。资源由国家掌控,向精深加工企业倾斜,逐步削减低端产品生产企业的矿石供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配置资源,不再批建没有深加工的石墨采选项目。

(四)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一是引进高端石墨人才,留住本地专业人才。搭建产学研平台,通过高端人才研发石墨新材料和高端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合作,引进其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尽快转化并投入使用,不断提高我省高端石墨产品的数量和石墨产品的行业覆盖度。三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石墨企业人才严重不足是影响我省石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培养中低层次的技术人员。鼓励省内大专院校开展石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技师和技术工人,提升我省石墨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六)设立基金,扶持石墨行业发展。由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石墨行业发展基金,扶持石墨行业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企业转型。鼓励自主研发,产品创新;鼓励可落地的石墨新材料研发项目;鼓励开展石墨深加工研究、新材料核心产品的开发。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