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以扩大我省区域出口为导向升级对俄出口市场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8-01-22 | 浏览次数:已点击:

 

民建黑龙江省委

 

一段时期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饱受诟病,但迄今为止,国内投资、国内消费和净出口仍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权威指标。现对我省对俄出口贸易现状与问题作以分析,建议以扩大我省区域出口为导向升级对俄出口市场。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我省对俄出口增长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我省对俄出口2015年以来呈快速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俄方因素;二是区域因素;三是自身原因;四是国内新通道、新贸易方式冲击。

(二)我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市场化水平较低。一是国有企业参与对俄贸易较少,民营企业较小,能力较弱。二是市场建设不够规范健全。商品市场品种、业态不够健全,对俄合作人才和劳动力、土地、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尚未建立。三是两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还不够顺畅。四是银行、投资、保险、担保、法律、咨询、评估、货运代理等中介组织还不够健全和规范。

(三)投资合作优势未转化为贸易优势。我省每年吸引外资逐年增长,但外资企业出口并不高,口岸地区吸引的投资多以贸易、物流、旅游为主,地方承接能力有限,缺乏技术、人才、管理支撑。俄对外工程招标众多,但我省承接能力不足,缺乏配套服务和中介机构,对俄工程承包项目稀少,对出口贡献较弱。

(四)缺乏对俄主导支柱产业。目前黑龙江省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哈尔滨利民医药园区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集群;以哈电站、齐齐哈尔一重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以北大荒、完达山、九三油脂公司等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以光宇电池、亿阳信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大庆石化公司等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集群;以黑龙江正大、桦南恒源、高泰食品、宏泰松果为重点的食品企业集团。但现有对俄农业合作、加工制造业合作和服务业合作层次较低。

(五)出口鼓励政策还有待完善。对出口的认识不深刻,陷入对俄出口困境缺乏办法作为。出口退税流程环节还不够合理,由于人货分离,出口退税难以实现;互市贸易政策优惠力度很大,但随身携带重量有限。

(六)跨境基础设施还不够畅通。远东地区交通基础较差,很多还是20世纪90年代水平,且年久失修。西伯利亚铁路运力有限,且铁路不同轨,过境需要换装;公路交通基础更差。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多年规划尚未建成。缺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运输协作合作。

(七)本土跨境电商还比较低端。2016年我省网络交易额和零售额在全国省区排在地4位,低于辽宁和吉林省。我省没有全国性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滞后,现有电商平台规模小、知名度低、竞争力不强,省内很多线下企业通过省外电商平台销售。地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也未建成全国性物流大企业。电商人才奇缺,大量新毕业人才外流。

二、对策建议

(一)调整对俄出口战略,利用省内和俄资源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扩大区域出口。由于俄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市场较小,但资源丰富,应利用其资源为我所用,发展加工制造业,产品面向全国和世界。俄土地广阔,农业用地达2.2亿公顷,近年来农业发展迅速,已能满足国内需求,并已成为农产品世界出口大国,我省勿陷入对俄出口农产品误区。

(二)加强市场化建设,对接国际市场。应建设完善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生产和贸易要“买全国、世界,卖全国、世界”;投资和技术“引全国、世界,服务全国、世界”。目前,中俄工业合作涉及飞机制造业、无线电、制药、化工、造船、交通工具制造、冶金等领域,还有很大合作潜力,最重要的方向是第三方市场及全球市场。

(三)建设中俄自贸区,积极吸引域外投资。我省资源优势主要是农业资源和毗邻俄罗斯资源丰富的远东地区,自贸区、特区政策是当下国家倡导和推崇的重要政策,不容再错过机遇。目前国家正推动金砖国家自贸区、中国和欧亚经济伙伴关系、泛亚洲自贸区(RCEP)等合作,我省作为对俄边境线最大省份和对俄合作大省,开展中俄自贸试验区和先导区责任重大,应抓紧推动绥东、黑河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黑瞎子岛自由港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东北亚经济区建设,吸引国内和日韩、东盟、欧美等国家资金、技术投入。

(四)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为目标发展主导产业。应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积极将俄罗斯优势资源,特别是将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矿产、水、森林、土地资源转化为我省工业优势,将我省打造成全国农业粮食基地和工业原材料深加工基地。应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装备制造业要与轨道交通、航天航空、造船、汽车、农机、海洋工程等现代、高端制造业相融合,与新型火电、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相融合,与机器人、3D打印、生物医疗制造等新兴制造业相融合。二是要走出去,利用低成本优势开拓矿山开发、林业采伐、油气开采、火水核风力发电等工程项目以及国际铁路、公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本建设项目。三是老军工、三大动力和三大工具企业可借助国家军民融合和东北振兴产业政策,向航天航空、船舶、卫星、机器人、智能电器设备等军民融合项目转型。四是向专做某一段产业链转型。这是主动适应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浪潮的重要路径,同时还要发展好对俄服务业。

(五)完善配套扶持服务政策。应以促进区域出口为导向,制定外贸、投资、产业、开发区、口岸、基础设施、贸易促进政策。可探索网络退税,根据购货额度和发票办理网络申报和退税。建议边检、海关和商检设立口岸跨境物流便捷通道,类似机场托运货物并办理出口退税,可与网络退税结合办理。另外,海关可设立互市贸易区和停车场,方便跨国运输货物。

(六)促进黑龙江对俄远东口岸物流大通道建设。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俄开发远东机遇,除推动在建的同江铁路大桥和黑河公路大桥尽快落成外,应利用大桥开展桥头跨境经济区建设,配套沿边铁路专用线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努力承接俄能源资源。其他各口岸地区也要争取加强口岸大桥公路建设,如漠河洛古河大桥、密山口岸公路桥、饶河乌苏里江跨境桥的建设。

(七)鼓励对俄跨境电商与工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合作。我省电商建设处于较低水平,应补足短板,利用电商园区聚集企业、资金、人才,开展园区间合作,打造电商龙头企业。与俄工业互联网合作,建立中俄工业科技互联网合作平台、中俄服务合作电商平台,占领行业制高点,引领工商科技发展。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