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哈市果品汽车出租公司副总经理 孙飞
每到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外地游客想买有特色的、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一样的竹雕、一样的折扇、一样的木梳材质、款式一模一样的丝巾……两个相隔很远的景区,出售的旅游商品却“不谋而合”。不少游客抱怨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与生活需求脱节,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
一、狭隘理解导致旅游商品发展缓慢
(一)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被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高度重视,在部分发达国家,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达到40%~60%,而省内不少地方的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还长期徘徊在15%~20%。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原因如下:
黑龙江的旅游商品在很长一段时期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旅游商品的狭隘理解。长期以来,消费者和行业从业者存在概念误区,即把旅游商品圈定在纪念品、土特产和旅游工艺品的狭小范畴,而人们生活所需的生活类工业品没有被纳入到旅游商品中。旅游购物是游客在旅游中购买商品的行为。我们出境旅游时买的马桶盖、化妆品都属于旅游商品。缺乏对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清晰认识是造成旅游商品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除了缺乏清晰的认识,片面强调文化性、纪念性导致旅游商品发展单一。很长一段时间,省内旅游商品在开发上片面强调文化特征,经营者多从文化、科技角度去研发、销售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市场上貌似新产品很多,因与旅游者的需求脱节,常常“叫好不叫座”,不易被旅游者购买。片面突出文化符号,造成印有景区图案、标志或者著名景观造型的商品比比皆是,而商品的功能反而被忽视。反观国外的旅游商品,无论在电子产品还是在服装箱包上,很少看到文化符号、景区的名字。国人出境购买的智能马桶盖、电动剃须刀和数码相机,虽没有明显的文化特性,但因功能好、能提高生活品质而深受游客青睐。
二、旅游商品开发要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我省旅游商品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建议如下:
黑龙江旅游市场正在急剧扩张,旅游购物受到省政府重视,争取在2020年使旅游购物收入达到旅游总收入的40%。已经有很多厂家急于进入旅游商品市场,同时,商家也在积极为游客提供更多更新的旅游商品。
随着复游率越来越高,单一纪念性商品的市场越来越小。旅游商品生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为美好生活而开发的旅游商品正为旅游者广泛地认同。事实表明,在旅游消费市场上最好卖的产品也恰恰是最生活化的产品。当今旅游商品的发展,要摆脱只是旅游纪念品的刻板思维,从旅游者的需求入手,开发以生活化为前提,再与文化结合,成为生活必须,推出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同时又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这类商品更能激发居民和游客的购买欲望。
为提高生活品质而开发旅游商品,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黑龙江省旅游商品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商品的管理者和从业者需牢固树立现代旅游商品理念,摒弃旅游商品只是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狭隘认识,重点发展旅游者需要的生活化旅游商品。做到“不光有‘土特产’,还要有‘马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