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聚焦乡村振兴发展 建设新时代美丽龙江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8-01-22 | 浏览次数:已点击:


 

省政协委员、伊春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伊春市委主委 吕瑞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始以来,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根据农林结合的地域特点和乡村林场所实际情况,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林场所、扶贫攻坚等相结合,努力建设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公共服务均等的美丽乡村。为更好地领会“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提质和升级,重点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为此建议:

一、高站位谋划吹响美丽乡村建设“集结号”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精细、严谨的规划。要按照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省、市在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要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开展“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工程,引领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吹响建设的“集结号”。发挥典型带动的“鲶鱼效应”。深入研究有关涉农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做好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整合工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合力,破解美丽乡村建设因资金瓶颈形成的困难。

二、大手笔治理让人居环境美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要摒弃以往的“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式的建筑方式方法,注重民居外在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彰显农村蓬勃生机,内部功能要现代实用,完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饮用水卫生达标,道路硬化亮化。让村庄成为凝固的艺术、历史的画卷。要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要做好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整治,要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工作。要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三、多举措推进让乡风民风美起来

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推进农村综合治理、创建农村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外延和内涵,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动力。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要深入宣传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举措,把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讲清楚。要把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农民工权益、征地拆迁、合作医疗等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讲明白。要适应农村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切实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激发农民荣誉感上进心,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重点,把志愿服务做到村村寨寨、做进家家户户。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用他们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四、多产业融合让特色经济美起来

要推进乡村林场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要基于市场比较优势,根据乡情场情,选择农业服务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做到“一乡一业”、“一镇一产”、“一场一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战略推动林场所经济发展;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结合起来,防止被淘汰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转移到乡镇林场所。要高度重视民间资本、依靠民间力量,放宽民间资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准入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探索“公司+农户+深加工”的合作模式,解决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影响农民收入的问题。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乡村低耗低排工业。

五、全域开发让乡村旅游美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将分散的美丽乡村与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借助当前生态旅游、休闲、养老产业的升级发展机遇,为旅游产业提供最佳选择目的地。要用好当地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开展宣传,讲好故事,给人留以想象空间,让人们愿意来旅游、来养老。要努力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等旅游产品品牌,突出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各地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将传统农耕逐步提升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使百姓和游客充分体验龙江这块土地给大家带来的心情愉悦,视觉享受,精神盛宴。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