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以乡村旅游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8-01-22 | 浏览次数:已点击:


 

省政协委员、佳木斯市农委副主任  李应文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城乡融合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从目前情况看,经过十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等有了较大改善,发展乡村旅游真正在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满足城乡消费新需要、摆脱贫困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引领全国各地乡村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从全国范围看,浙江省安吉县围绕“农旅结合、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建设2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2016年接待乡村游客7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亿元。河北省突出打造生态品牌、文化品牌、乡愁品牌,沿高铁、高速、景区选点布局,点线片面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春节期间,邯郸市乡村游总接待人数达7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4亿元。

从黑龙江江全域发展角度看,我省生态、人文环境良好,城乡消费需求较高,市场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客观条件,我省要顺应国家战略布局,抓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是国家正在制定东北东部发展战略,将佳木斯等城市明确定位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二是生态环境、乡村资源环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代化大农业风光独领风骚。三是各地都在围绕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黑土文化和湿地文化、领先的现代化大农业风光,不断加大休闲农业、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力度。

但与发达地区比,我们在乡村旅游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区域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产品竞争优势。二是缺少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开发不系统,缺乏整体规划。三是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缺乏主题宣传推介,民俗文化氛围不浓,如乡村旅游区缺少民间艺人或民俗表演等文化内容。四是产业融合不强,资源、资产、资本等要素没有形成产业链。五是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足,乡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认清旅游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找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攻方向。要围绕绿水青山良好生态资源,做好做足山、水、林、湿地等原生态旅游项目。围绕黑土文化和现代化大农业,做好做足生态和大农业田园风光。围绕革命老区和抗联历史,做好做足红色旅游文化。围绕北大荒独特的乡村民族民俗,做好做足北方乡村民族民俗旅游。围绕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工业园,做好做足农业工业游、农业园区游、农业科普游。

二、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新产业重要内容。要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坚持统筹发展、生态保护、市场主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指导好乡村旅游规划与建设。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市场资源、政策资源,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明确发展目标、质量标准、品牌保护、政策扶持、工作机制,形成内外部市场兼顾的发展战略规划。

三、围绕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要重点沿江河、沿公路铁路、沿景区景点连片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加强部门合作,联合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强化部门信息沟通和政策衔接,建立相互信任工作基础,形成合作发展共识,推动产业联盟、市场联盟、品牌联盟。加强区域合作,特别是加强区域融合协调发展,形成共商、共建、共赢的发展局面。

四、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支持工商资本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要重点在旅游产业线路开发、园区景点建设上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品牌产品的发现、培育、塑造、宣传和推广上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推广旅游市场上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要积极走出去与大中城市需求大的消费群体开展对接。同时通过“稻米节”、“金豆节”等主题,与国内外联手举办产业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城乡美誉度和产品知名度。

五、加大乡村文化开发和传播力度。省市级层面应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农村成果相结合,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农业博物馆。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以特色产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重点建设稻米文化等展览馆及农业科技园。要组织力量对三江平原乡村产业文化、风土人情品牌进行深入挖掘和再创作,加大主题宣传和推介。以稻米节、大豆节为主题,面向国内外组织开展产业合作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与南方旅游大省和国内大型旅游社合作,联合开发旅游线路。鼓励农民以民俗为主题,开发农家乐、采摘业。走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健康之路,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