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绥化市工商联副主席、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海伦市新北香粘玉米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 曹中军
海伦位于黑龙江省中部,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寒地黑土“核心区”,耕地面积位于全省前列,是闻名的“黑土硒都”,自2004年起,连续十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但由于农业生产注重追求粮食高产,忽视黑土养护,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出现了土壤板结、黑土层变薄、犁底层加厚、有机质含量下降等现象,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考察时作出的“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的重要指示,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现就“构建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循环产业基地建设,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海伦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深度贫困县,迫切需要发展实实在在的扶贫产业。海伦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依托资源禀赋,结合乡村实际,确定重点发展以“两大一甜”为主导,以青椒、毛葱、木耳、光伏发电等为补充的十项特色扶贫产业,其中大豆、大辣椒、甜菇娘、鲜食玉米、木耳、毛葱、庭院经济等七项产业都依赖于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黑土地保护利用与提高农产品价值链密不可分。因此发展循环农业,大力推动种养循环、通过改善海伦地黑土区内在质量、生态环境、设施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农畜结合、构建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即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需求,也是实现节本增效,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展需求。
拿鲜食玉米产业来说,鲜食玉米消费将做为终端消费的主流产品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绥化甜玉米消费是今后的潜在大市场。2017年,海伦市通过土地流转、自主经营和劳务增收等方式,引带全市种植鲜食玉米总面积9.5万亩,带动农户务工,实现脱贫致富,种植乡镇遍及19个乡镇71个村,带动农户5000户,其中贫困户1207户、1826人,户均可增收4000元。
二、建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促进黑土地保护利用
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发展定位,发展全产业链经济。海伦市委市政府确定2018年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发展鲜食玉米面积要达到10万亩,打造中国鲜食玉米第一品牌。建议借助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推广种、养、加“一条龙”循环模式,促进养牛、养羊、大鹅业发展。鲜食玉米收获玉米穗后,玉米穗用于冷冻鲜食玉米,秸秆和玉米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用于青贮,作为发展畜牧养殖的理想材料,再利用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粪便加工有机肥料,返回种植基地,还原土壤肥力。实现玉米“黄金分割”利用,通过建立种养加“一条龙”循环模式,实现“种得好”“卖得更好”,通过“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拉长产业链条增加种植收益,同时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
三、高标准建设互联网+农业示范区,打造“寒地黑土+”龙江品牌
在发展定位上,坚持品质至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追求营养健康为先,以精耕细作、全面积、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为保证,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建立生产全程监控、质量可追溯体系。在产品开发上,坚持绿色或有机生产,开发口感佳、营养丰富、商品性优的产品,实现由大宗品种向精品转化。在品牌创建上,打造“寒地黑土+”龙江品牌,发展线上线下营销拓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建设,提高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示范推广面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谋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能落地”的黑土地保护模式,推动龙江大粮仓加快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型升级。
四、对黑土地保护利用和恢复
国家和省里应进一步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倾斜力度,如对秸秆粉碎还田和其他综合利用渠道上,应进一步给予资金设备、政策支持,尽快促进露天焚烧秸秆问题有效和彻底解决,既有利于黑土地保护和恢复,又有利于解决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