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哈市果品汽车出租公司副总经理 孙飞
目前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在稳步提升,但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20%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学生的不良视力总体比例偏高,肥胖率、营养不良率都不容乐观,一些成人性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在小学生身上已经开始出现,很多中小学生还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出现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科学的健康常识和生活常识,二是缺少运动,睡眠时间不足,饮食习惯不规律。这说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不断强化和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力推健康教育在多领域多层面展开,完善协同推进机制。积极与财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密切合作,在疾病防控、营养改善、食品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开展跨部门行动,定期会商学生健康状况和影响学生健康的危险因素,共同提出干预对策,形成维护学生健康的合力。
第二、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健康中国战略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离老百姓很近。要提升公民的健康素养,需要从源头解决问题,从娃娃的健康教育开始抓起。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健康教育都要作为一门课程,要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小时候养成的习惯,终身受用,养成好的习惯。养成一个好的健康习惯,要从小抓起,不仅能提高健康素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整体素养。因此,要力促健康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要把健康教育进课堂作为政府行为来抓,并作为学校考核的指标。
第三、健康从体育锻炼开始。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每天只运动15分钟,可降低总死亡率14%、癌症死亡率1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20%,延长寿命至少三年。运动对心理健康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同时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若干功能。要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仅要从小向其普及健康知识和素养,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小进行体育锻炼,从而真正让孩子们从中小学开始就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国民健康。美国实施了全国健康管理计划,日本开展了国民健康增进运动。日本的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大冬天小女孩只穿一条小短裙,小男孩只穿一条小短裤,依然活蹦乱跳。我们的小孩一脱衣服就感冒,这个民族今后怎么得了。呼吁加强青少年的体魄强健。务必把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详实的、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并作为中长期发展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修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从而使“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健康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开展,让健康教育真正落地。在实践层面,开展了一些健康教育的探索,每个孩子都有一名导师,帮助其培养一门体育特长;在家长会上强调学生不需要参加任何校外的学科辅导班。学校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干预,建议每个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出具体质健康报告单和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然而,加强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仅靠学校一己之力很难实施,必须依靠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家长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要从目标到内容高度统一,相互配合,督促青少年锻炼,提高健康素养。
总之,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继续把健康教育融入所有教育政策、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之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新模式。二是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创新,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技能,推动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三是在学校健康促进领域继续深入开展省内的跨部门行动,并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