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香港日丰联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国良
近期媒体刊登的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9.87%,为全国四大区域中唯一负增长的地区,大幅度低于全国投资整体增速8.23%。另外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的人口流失已达400万人。每年流失的100多万人口中,高层的、管理层的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面对人口外流与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如何找到转型发展的新出路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认为黑龙江应在培育创新型人才上下大力气,为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打基础。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公平的投资环境和政务环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审批领域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简化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和申报材料,推进网上并联审批和监管,整合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化行政服务方式,不断促进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激发市场投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优化招商环境。下力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知名民企来黑龙江省投资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围绕优势产业的配套和产业链的延伸,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强化宣传,积极引进优质的企业落户龙江。
二、鼓励和帮助高校生精准创业
政府部门应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为创业大学生建立一个创业扶持体系,从课程培训、企业孵化、平台建设、融资支持、税费减免、服务支撑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支持,为大学生的创业保驾护航。
因校而异,精准施策。目前高校的办学层次多样化,不同层次学校的条件、师资、人才培养水平也不同,大学生创业无论是在学生特征还是创业需求上都存有明显差异。为此,可以针对不同层次高校制定不同政策,区分“创新”和“创业”,而非同质对待。
分类帮扶,精准服务。不同类型的创业实践存在较大差异,常见三种类型的创业行为:一是大众型创业,创业项目多集中在生活服务业。二是创新型创业,主要是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三是公益类创业,创业者以公益性为出发点,借助一些商业手段来实现公益组织的“造血”功能,让企业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从事公益服务。这三种类别在创业过程、创业风险、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模式差异,为此,应秉持“分类帮扶”的扶持理念,做好“精准服务”。
建档立案,精准跟进。首先,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对创业者信息、项目内容、创业进程、项目状态等信息进行有效识别、核查、过滤、跟踪。其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创业者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增强创业者之间的互动,便捷投资者的查询。结合线下组织“创业者训练营”“未来企业家论坛”等活动促进信息交流,提高信息效率。
最后,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建立创业项目的管理档案,既可以有效促进对创业的帮扶管理,又反过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鲜活的案例和数据。
三、利用香港国际平台,加强企业与人才交流
近期,省商务厅与香港贸发局签订了《关于全面深化龙港经贸合作备忘录》,全面深化龙港在投资贸易、资讯互换、共建经贸平台等领域的合作。这无疑是龙港合作的新里程碑。香港具有专业、多元和国际化的人才,同样将继续站在黑龙江经济发展合作的最前线,为龙江人才培育提供先进经验。希望龙江多借助香港特区具有丰富的专业培训师资的优势,促进龙港合作开发和储备人力资源,不断提升黑龙江省人才的专业水平及其整体质素。继续支持香港黑龙江经济合作促进会的工作,鼓励来自香港特区的委员及企业家多宣传龙江形象,分享龙江的投资经验,不断提升黑龙江的“软实力”。两地定期轮流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持续推进龙港间的商贸及服务业合作交流,不断构建有利龙港两地工商服务界和民众沟通交流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