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关于我省畜牧生产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的建议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8-01-22 | 浏览次数:已点击: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秘书长 葛文杰

 

畜牧生态环境建设,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在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前些年,畜牧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大发展带动了畜牧业的大发展,同时随着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污染不断显现。

一、存在问题

一是畜禽排泄物或废弃物带来直接污染。二是居民区建养殖场城乡仍能见到。三是全市畜禽屠宰加工厂()废渣及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四是少数养殖场室内氨气过多。五是缺乏科学饲养意识。

二、畜牧业污染防治对策

防治畜牧业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畜牧生产、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也需要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法制部门的协同工作,需要科学技术部门采用配套有效的高新技术措施。

1、建设人工生态畜牧业模式。一是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二是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营的同时予以落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验收时,其内容包括废渣综合利用措施的落实情况。

2、开发研制畜用防臭剂。为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从预防角度出发,可在饮水饲料中或禽舍垫料中添加各种除臭剂,如应用绿蓝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绿矾(硫酸亚铁)微胶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剂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有毒有害成分,转变成硝酸盐和硫酸,从而减轻臭气或消除污染。建污水净化综合利用系统,形成种植业、饲养业、水产养殖业一个多次利用、多层增值的生态系统。

3、控制城镇内河水源保护区建大型养殖场。加大畜牧园区建设力度,以规模牧场和养殖园区为重点的基地建设,双城、郊区奶牛和肉蛋基地,呼兰区肉鸡,巴彦、双城、五常的生猪基地和宾县、阿城、尚志、木兰的肉牛基地等都有较强优势。对这些新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或园区,要求直接建成生态型的畜禽养殖基地,生态型的产品加工业,生态型的废弃物(废渣、污水)的处理业。

4、加强领导,提高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和对畜牧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对畜禽养殖场广泛开展宣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资源法》、《草原法》和国家《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条例。家畜环境的保护同样应该以这些法律和法规为准绳,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对于那些给家畜环境造成污染和严重影响的行为,要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制止,并加以一定的经济制裁。只有这样,保护畜牧生态环境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才能使畜牧业真正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5、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本市够规模的畜禽养殖场进行环保工作的现场检查、索取资料、采样、监测,对畜牧场的建场、畜禽废渣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畜禽污染物对空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情况等作出评价,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和依法管理。要求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养殖场必须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6、建立畜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应建立和完善畜禽疫病诊断监测体系,强化畜禽产地、屠宰、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检疫监督,加强对饲料和添加剂、兽药和生物制品、畜产品的有害物残留、病原微生物和霉菌毒素的监测。同时,尽快与国际接轨,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使畜产品质量符合世界兽医组织(OLE) 的卫生标准要求。

7、积极开发推广应用畜牧业污染的防治技术。针对畜牧业对生态环境污染,应积极开发应用以下防治技术:环保型饲料替代品、环保饲料配方技术、防臭剂、生物和生态净化技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同时探索建立综合式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实行资源多级利用。

8、加强宣传和业务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和业务人员素质。应进行全民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教育,强化人们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促进环境的改善。对畜牧专业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着重学习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治畜牧业污染,提高业务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