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六病房副主任 闫晓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并用科技和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起来。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教育、卫生工作是民生工程,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我作为一名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医生,肩负着培养医学学生的重大使命。但是医学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约有17%~20.23%的大学生患有心理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医生是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职业,医学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既关系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与患者的诊疗及社会心理康复有密切相关。因此,全面了解医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学习困难。学习缺少主动性、对手机的兴趣超过了课堂内容,直接影响到课堂吸收率,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2、人际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障碍。常与他人发生摩擦和冲突,容易产生压抑和焦虑情绪,从而引发学生的孤独感,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喜欢计较,情绪化严重,易与人发生争执。?
3、态度消极。马马虎虎,生活不规律,情绪低落。从不主动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担当,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业压力大。医学是一门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学制长、学习内容繁杂且多以记忆性为主,内容枯燥。同时医学又是一门终身学习的学科,这些特点都使医学学生感觉疲惫、倦怠。学业压力对医学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巨大的。
2、人际关系难以处理。人际关系是影响医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校医学学生均为“90后”学生,他们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人际沟通能力。有的学生将虚拟的网络空间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
3、就业压力巨大。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成为医学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出路。由于考研的压力,致使学生忽视了临床实习工作,而这一时期是医学学生向医生过渡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的空白又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4、社会负面事件影响恶劣。近期不断发生的医患纠纷,一些媒体不客观的报道,都对医学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部分学生动摇了从医的志愿。医学学生作为未来医患关系的主体之一,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构建未来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身边不断发生的恶性医疗事件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恐慌。
三、提高医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1、重视医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医学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结合临床工作的特点,采取案例式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对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没有真正形成心理问题之前,及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将会减少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缓解学业压力。各医学院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同时要做好与其他院校的横向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外界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还要多组织专家讲座,建立医学学生论坛,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临床见、实习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临床科室的病例讨论、读书报告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
4、重视临床实习工作。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向医生进行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更要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仔细体会带教教师与病患的沟通技巧,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尝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解除病人的疾患,充分体会做医生的成就感,提高职业认可度。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随着医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如何使医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医学院校应该加以重视的新课题。入学新生刚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解放出来,大学初期的新鲜感和自我释放,使学生不会过早关注自己的未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入学之始就要建立职业规划的大方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轻学生毕业前的茫然与焦虑。医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医学学生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优秀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