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实现“健康龙江”的几点建议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8-01-22 | 浏览次数:已点击:


省政协委员、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崔光成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拥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黑龙江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走出全面振兴发展龙江新路子。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实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推进“健康龙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黑龙江省人口结构不容乐观,截止2017年初,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共681.6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94%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440.7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1.60%,分别高于国家1.240.8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黑龙江省老年人口将达到778万,占总人口的18.5%。老年人口发展将呈现快速、高龄、失能、空巢、少子的特点,预示着老年人群疾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初我省死亡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占52.7%,恶性肿瘤占27.7%,呼吸系统占6.56%,高血压患病率约为38%,冠心病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约为11%,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2%,老年人超重肥胖高达60%。面对这种现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既有利于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这种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所带来健康新挑战的重要举措。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正在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同时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使得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据统计表明,我省目前拥有常住人口数量为3799.44万人,按国家标准规定每万人配备2名全科医生,我省应拥有全科医生7600名左右,而实际我省参加全科医生培训人数为4000人左右,其中培训成绩合格人数为3583人,注册全科医生人数仅为1623人,仍有1960人未取得注册资格,因此我省的全科医生数量仍存在较大的缺口,缺少注册全科医生5977名。按照国家及黑龙江省总体部署和要求,到2017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其中重点人群、失独家庭分别达到60%80%以上,目前我省拥有注册执业资格的家庭医生覆盖率仅达到21.36%,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的数量存在严重不足。家庭医生不仅要在数量上满足卫生服务需求,还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那么如何既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又能满足我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呢?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一、强化全科医学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加速并重视全科医生培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规模,给予政策上的适当倾斜,这也是疾病谱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直接需求。统筹安排适合全科医学教师和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来吸引更多的医学生报考全科医学专业,以及更多优秀专科医生从事全科医学教育及服务工作。通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多渠道全方位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从而提升注册全科医师通过率。

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增强百姓信任

一些居民的健康理念片面,或害怕信息泄露,当家庭医生与他们签约时,表现出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的态度,轻则婉言谢绝,重则拒之门外。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提高龙江城乡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从而更好地利用家庭医生服务,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增强信任度。同时,也要加强家庭医生自身服务能力的培养,针对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梯度结构、种类合理、特色明显、内容丰富”的服务包。

三、建立健康服务机构,弥补项目不足

由于各社区服务能力较弱,全科医生不能完全保障所辖地区的全部健康服务内容,尤其是家庭病床的相关服务内容,为了解决家庭医生紧缺与群众健康服务需求间的矛盾,建议成立健康服务机构。由人社厅、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牵头科学制定关于健康服务机构的规范及相关制度,适当开展与医疗服务相关的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咨询、家庭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为内容的补充服务项目。同时要与家属、健康服务机构签订协约,约束各自的行为,避免产生纠纷与安全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卫生服务及保健需求。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动力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全科医生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除了总院的绩效以外,还要按照不低于总院标准的20%加发绩效奖励。其次,实行薪酬统一分配、利益共享。充分利用医联体,保证上级医疗机构的人才到基层后身份不变、各种待遇不变,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岗同酬为原则,制定规范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从而使下行服务人员获得应有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大部分参与家庭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提供服务,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应当按照签约数量给予相应的经费保证。

针对影响全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为重点,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推进健康强省战略,开创“健康龙江”新格局,将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