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不忘初心抓发展  牢记使命惠民生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8-01-22 | 浏览次数:已点击:


省政协委员、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党总支书记  杨跃斌

 

前哨林场始建于197110月,场址位于西林吉林业局北部,距离漠河县城17公里,是通往北极村的重要节点。林场现有职工269人,党员29人,党总支先后四次受中共中央及中组部表彰、31次受省级表彰。自木材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前哨林场抓转型、上项目、当先锋、富职工,系列转型项目,推动林区产业升级。

一、从“细”字入手,找准转型定位,提升企业发展凝聚力

46年薪火相传,前哨林场之所以扛住红旗不让、勇站排头不让,靠的就是“工作实打实、作风硬磕硬”的领导班子。

 一是当好企业的“掌舵人”。前哨林场把服务发展作为企业转型第一要务,把富裕职工作为第一目标。推行“制度管权、规矩管人、流程管事”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制定议事规则、定期听取各部门工作报告、重大问题民主决策等制度,确保决策不失误、管理不失察、资产不流失、队伍不涣散。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前哨林场把“双岗”活动延伸为“双岗双责双百分”目标管理,明确党员、机关干部以工作业绩、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廉政建设和缴纳党费为主要内容的岗上职责;以卫生治理、计划生育、志愿服务、邻里纠纷、助困帮扶为主的岗下职责,切实帮助企业与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二是当好创业的“探路人”。为走出“独木支撑”的困境,前哨林场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转型发展之路。2013年,在其他林场的观望中,率先开展全民创业,班子成员顶风冒雪、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全场干部职工运小杆、削树皮、平场地,仅用了1个多月硬是在废弃石料场上建起20栋大棚。号召机关干部两人包一栋,尝试食用菌养殖,当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看到效益后,机关干部全部退出,把赚钱机会让给了转岗职工。2014年,在林场的号召和扶持下,林场职工利用林间空地,创建了绿色生态养殖园、鹿苑和森林猪养殖基地,共养殖小笨鸡7000余只,马鹿、梅花鹿、狍子200余只,森林猪1400余头,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三是当好职工的“贴心人”。班子成员带头推行“少说多学、少看多干、少坐多转”的一线工作法,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因林场生源减少,林场小学校教职工整体分配到县内,面对职工子女上学远、陪读难、成本高的呼声,党总支争取棚户区安置政策,协调全场287户、1100人整体搬迁进城,让林区生活一辈子的老职工住上了楼房。积极为群众解难事,与创业户、贫困户认亲戚、结对子。2016年,退休职工张淑芬夫妻二人先后患上癌症,班子成员多次登门看望,帮她争取大病救助,解决了燃眉之急。一线工人单连强转岗后在扑火队工作,收入低,近年来他的家属身患多种癌症,家庭临近崩溃边缘,场领导出面帮忙争取扶贫款,并定期送去米面粮油,帮助他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二、从“实”字落脚,实施党建项目,提升林区转型生产力

 2017年,前哨林场不断丰富企业转型工作内涵,推出“党建+”项目,3个支部与3个经济实体对接,为企业发展加油助力、保驾护航。

一是“党建+绿色经济”。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产业,扩大食用菌养殖规模,增加职工收入。林场生产经营支部党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义务献工800多个,建成了占地面积为6万平米、食用菌养殖大棚139栋的转型创业孵化基地,年养殖木耳、蘑菇、灵芝和猴头600多万袋。2017年,考虑到自木材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食用菌原料供给不足,前哨林场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实施二次转型,拿出6栋大棚试种北五味子、金莲花、老山芹、黄芪等多年生作物,特别是老山芹,每年可收割7-8茬,亩产1500余斤,收入达8000多元。真正实现了林下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发展型”转变。  

二是“党建+旅游经济”。前哨林场地处漠河县城至北极、北红、洛古河3个旅游名村以及观音山、李金镛祠堂两个著名景点的咽喉要道,是“大北极”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前哨林场抢抓机遇、南接北联,提出了“借路兴企、靠路生财”的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旅游发展“大动脉”。近两年,林场先后开发建设了山特产品展览馆、采摘区、垂钓园、五花山等4处旅游景点。今年,又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漠河前哨松雪有限公司,推行候鸟式养老、房车宿营、乡村度假、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自今年9月份以来,全场挂彩灯、修房舍、建雪雕、搞穿越,提升冰雪旅游品牌效应,全面打造生态康养型花园林场。

三是“党建+会务经济”。捧着中共中央的金色奖牌,林场党政班子及干部职工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坚决不能让前哨的奖杯奖牌在荣誉室里蒙尘,前哨人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2017年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万元,修建了“前哨党建陈列馆”和党员干部培训教室,“党建陈列馆”内集中展示了自1971年建场以来,林场党总支先后四次获得中共中央及中组部表彰的全过程,室内既有实物展品又有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林场党总支带头抓发展、带头抓服务、带头奔富路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培训教室统一购置了相关设施设备,新增培训桌椅30余套、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购置了投影仪、电脑等电教设备,可一次性容纳50人学习培训,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相关设施更加趋于完善。818日,教育基地迎来了首批学员,党建陈列馆年接待各类参观人员800余人,开辟了林场经济增收新渠道。

三、从“强”字着眼,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

凭借“面对危难敢出手、面对困境敢抬头、面对机遇敢决断、面对责任敢担当”的前哨精神,前哨林场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先,成为挑战高纬高寒永不褪色的红色前哨。

一是做强产业壮实力。为了加快推进企业转型步伐、稳妥安置职工转岗就业,维护职工队伍稳定,2013年林场盘活废弃的学校旧址和居民住房,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投资600余万元的龙江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漠河冰泉高锶弱碱水,现已打入省内各大超市,实现年纯利润120余万元;引进投资1500余万元的野生蓝莓、红豆加工厂企业,生产蓝莓、红豆果干、果酒、饮品。两个企业一次性帮助50多名职工转岗就业。同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了山特产品附加值,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二是做强生态挖潜力。为把生态优势打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林场加大林下资源保护力度。2012年由林场机关干部牵头,建设了400公顷的野生蓝莓人工抚育基地,采取“一带三”的形式带领职工经营管理野生蓝莓人工抚育基地,将基地划分区域、挂牌管理后,蓝莓挂果率增长一倍。2013年到2014年,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原政协主席贾庆林、原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视察时,对前哨林场的做法给予肯定。20178月,中央电视台《哎哟,没想到——2017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在野生蓝莓采摘观光园现场取景,全面展示了前哨林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文明画卷。

三是做强品牌提魅力。借助前哨林场4次出席中央表彰及被确定为全国30家首批森林特色小镇的品牌优势,打造以功勋文化、森林文化、知青文化和关东文化为主题的民俗度假区。今年10月,县委投资240万元,林场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栋餐厅和5栋民宿宾馆的集中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室内装修,全场女工兼职当“房嫂”。目前,6栋房屋已全部投入运营,在1127日至30日接待为期四天的全县党代表培训班,以及12月初接待全县2017年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班工作中,全体学员学在林场、吃在林场、住在林场,切实体会到了家一般的温暖。通过统一经营民宿宾馆、会务经济、生态旅游、山特产品加工、食用菌养殖等产业项目,确保了玩有景点、吃有特点、购有卖点、看有亮点,培育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变成前哨人的“金山银山”!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