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
近年来我省GDP连续全国排名靠后,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但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却方兴未艾势头不减,“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8亿人次,年均增长16.5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326.89亿元,年均增长14.64%,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亿人次,年均增长17.08%,国内旅游收入5118.29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水平,而这都得益于黑龙江的生态和绿色。一是天蓝水碧,气候宜人。我省四季分明,空气质量高,森林资源袤广质优,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9.1%。全省PM10年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全省13个市(地)PM10达标城市为11个,达标城市比例为84.6%。2017年夏季哈尔滨荣膺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第一名。冬季室内温度高,供暖期长,拥有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黑河、伊春多处寒地养生温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温度寒冷,利于养生,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锻炼,可增强抗寒能力、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减肥效果。二是土沃水净,质量安全。黑龙江地处北纬45度,是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拥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漫长的寒冬阻止了病虫越冬,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和农药使用量。夏季昼热夜凉,干物质和微量元素积累多,产出的农产品口味纯正色香、质量安全可靠、营养全面丰富。黑龙江寒冷气候极大的净化了水质,提供了天然的优等饮用水。我省也是养殖大省,地处国际公认的黄金养殖带,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牧场,采用的饲料也是天然无污染。产自龙江的林下山经济作物木耳、蘑菇、山野菜等山珍也广受欢迎和喜爱。
龙江作为生态资源大省,具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优势,但是自身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识不深,定位不明。我省对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认识不够深入,从而重视不够,发展定位不明确,缺少顶层设计和方向性指导。二是缺少配套,未成产业。缺少支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产业链尚未形成,旅游业“单打独斗”,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够,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伸。三是疏于维护,设施不全。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持续改善,现有设施维护不到位,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投诉情况反映涉及A级景区的问主要是旅游者对景区内设施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
随着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纯粹式的观光旅游已不足以契合游客的旅游需求,日益从“身体旅行”向“身心放松”的健康养生模式转型,结合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恰逢其时。
推进健康养生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有利于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引领第三产业创新发展,有利于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我省生态、资源的优势。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观整体谋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一)明确战略地位,找准产业定位。重新梳理我省康养产业发展优势,将康养产业定位为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我省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使康养产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聚集地,成为促进我省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体系。目前,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议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相关领域专项政策,明确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我省康养产业中长期发展谋篇布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结合我省实际,突出各地特色进行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优化我省经济发展环境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地域优势为特色,借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宣传龙江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寒地养生,打造龙江康养新名片。
二、夯基础扩优势,完善产业体系
(一)旅游转型升级,康养优先发展。优先发展“康养+休闲”旅游,近年来,游客的旅游需求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特别是康养休闲转型,大力发展康养休闲生态旅游,既可以扩大有效供给,满足群众的迫切需求;又兼顾推进康养旅游开发,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二)探索医养结合,助力健康养生。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突破口,逐步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机构建设,探索社区医养融合发展途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发展护理保险,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
(三)优化融合机制,发展“康养+农业”。巩固并充分发挥我省食品绿色安全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森林康养等新型业态,优化产业融合机制,探索“康养+农业”的发展新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围绕“产区变景区”发展观光农业,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四)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发展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特别是环境保护,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发展“康养旅游”是强化生态保护发展的最佳选择,发展康养休闲生态旅游,利用生态资源,提供生态产品,走生态发展路子,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三、走新路补短板,推动创新发展
(一)打造品牌,突出特色。重视高端品牌项目建设,开发具有龙江特色优势和知名康养要素、能代表龙江康养产业区域形象的康养市场高端精品。拓展精品旅游路线,深度发掘运动、养生、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精品旅游路线;发挥体育运动优势,积极举办国际知名赛事,在成功举办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的基础上,争取更多办赛机会;完善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比赛项目训练基地落地。
(二)积极作为,全面提升。加快完善服务设施,尽力完善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接待设施,旅游交通、公共休闲、导游标识、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行业培训和自律,加强旅游市场和旅游安全监管,建立游客投诉及快速响应机制,不断提升旅游服务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