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野生网红景点安全监管的建议
作者: 齐琦 | 发稿时间:2025-03-21 12:23:03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政协常委、县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齐琦反映,近年来,一些野生网红景点爆火,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打卡。而大多数野生网红景点未经商业开发且存在一定风险,并不适合游玩。《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及失踪182人。

“野游”频频出事,却依然有很多人选择,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迎合预期体验。相比于走马观花,游客们更愿意深度体验,人少小众的“野景点”迎合了游客的体验预期。二是网红误导。一些网红为吸引流量,利用网络平台热推诱导,美化“野景点”。三是行业乱象。一些组织者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盲目组织“野游”活动。为此建议:

(一)建立野生网红景点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野生网红景点不能成为安全监管“无人区”。相关地方政府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将野生网红景点纳入监管,通过政策文件等形式明确野生网红景点的相关监管责任措施等。建立野生网红景点安全监管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措施。建立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做好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的监测预警,建立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相关处置措施。建立日常巡逻和应急处置队伍,开展日常巡逻和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对野生网红景点加强安全提示和疏导,设置安全警示标语等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

(二)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鼓励旅行社等旅游行业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在供给上多着力,推出更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质旅游产品。尤其要对野生户外探险等风险大够刺激的旅游探险专线进行专业化定制,满足部分群体的需求,以疏为主,以堵为辅。

(三)利用科技创新监管手段。打造数字智慧化监管平台,利用视频监控、红外探测等技术手段对野生网红景点进出口和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全自动无人机对野生网红景点进行巡逻监管和应急救援,及时将信息提供给指挥中心,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便及时掌握采取措施。利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快速发现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缩短搜救时间,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野生网红景点闯入者数据库,实行闯入者记录在案,严重破坏者纳入个人征信体系。

(四)明确新媒体等网络平台责任。新媒体等网络平台要加大对相关“攻略”内容的监管,规定此类用户在对未开发景点进行推介,应在显著位置明确标注风险提示。普通用户上传的有安全隐患的野生网红景点信息,可参照民法典规定的平台对网络侵权信息的“通知—删除”规则进行适用。将野生网红景点推介纳入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对于网上出现的此类信息,及时屏蔽,对违反规定的追究发布者和平台的责任。

(五)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建立日常检查、不定期抽查、旺季专项整治等监管长效机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治理,从严查处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涉旅宣传推广平台、旅游经营者以及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网络平台销售推荐私设“景点”作为旅游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切断私设“景点”的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特别要加强对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对未开发开放区域、私设“景点”和“网红打卡点”等线上审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户外探险行业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倡导自治自查等相互监督方式。

(六)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在宣传手段、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宣传频率等方面下功夫,采用视频、图文等宣传方式向游客传递安全知识与游览注意事项。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特点,强调差异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教育和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游客建立安全科学的游玩观,选择景点时,应从多方了解信息,通过正规平台、权威渠道摸清景点状况,出行前关注天气、交通等信息,特别是对野外旅行的危险性要有较强的认识,充分掌握野外行走的安全知识、旅行目的地的自然条件、天气情况等以及遇险时的安全撤退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