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广应用遥感监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案
作者: 孙微 | 发稿时间:2025-01-23 10:39:35

一、案由背景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近年来,国家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资金等支持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建设任务1139万亩,投入资金214.22亿元,2024年黑龙江省总投资约500亿元,仅农垦建设面积就达到490万亩,总投资118.37亿元。大规模、超力度的资金投入,为确保建设有成效,加强建设监管十分必要。

二、问题分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基础。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建设是否按时开工、按时竣工、是否按批复的范围和内容建设、建设中材料有无压盖农田情况都需要有效的监管手段来确保规范建设。另一方面,“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路、渠、桥、涵等设施后期维护不足,导致部分工程损毁,无法长期发挥效益,甚至影响周边农田生产。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提升。

因此,加强建后监管、保障压舱石的作用迫在眉睫。

三、意见建议

(一)遥感监测应用的背景

2023年9月依据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关于支持宁安市开展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试点工作的函》的批示,在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指导下,开展了宁安市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试点工作,我们公司开发了《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以“AI+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为技术支撑,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在此次试点项目中,共获取卫星遥感影像54景,无人机航飞累计340平方公里,监测424条路、189座涵、4座桥,监测范围覆盖8.21亩。充分体现了遥感监测技术获取数据的即时性和监测范围的广泛性。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验证了遥感技术在监测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运行管护和种植利用等方面切实可行且有效,极具推广价值,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的高度认同。

鉴于遥感监测技术在宁安市试点的成功经验,建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遥感监测技术,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遥感监测应用的优势

遥感监测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其数据精度高、监测效率高,能够及时快速、大范围获取项目建设及运行管护信息,且成果具有可追溯性。

应用遥感监测高标准农田建设能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空间位置精度特性,将勘测设计与实地现势情况相结合,有的放矢,为高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高标准农田的规划设计进行可行性验证。

2、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清晰掌握项目是否按时开工、建设范围与内容是否合规、建设材料有无压盖农田以及进度是否达标。

3、项目完工后,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晰监测道路破损情况,桥涵瘀堵、灌排沟渠毁坏等质量情况,提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维护。遥感监测面积大、速度快,可取代人工巡检。同时,在项目区内建立遥感监测系统,可以展示智慧农业大数据,

4、可监测区域内三大主粮种植分类、面积统计,地力监测、灾情监测、产量预估、定损理赔、非农非粮监测等,还可监测农田的改善情况。

(三)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技术创新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遥感监测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提升整体监管效能。

鼓励对遥感监测技术进行持续创新,如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强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