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家居适老化改造已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规划、服务条例等政策文件,从国土空间规划、财政资金补助、落实税费优惠等方面,为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企业适老化产品种类也逐渐丰富,为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家居适老化改造升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广播电视台节目监制尚颖,哈尔滨市政协委员、瀚翔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淑梅提出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体系与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政策间仍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规划,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协调不畅、信息沟通不及时的问题。例如,民政部门负责需求调研和部分资金分配,住建部门负责改造工程的指导,但在实际工作中,双方在项目对接、标准统一等方面存在衔接漏洞,影响了改造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区域差异与均衡发展矛盾突出
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适老化改造的推进相对顺利,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而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分散,改造成本较高,且地方财政支持有限,导致改造进度缓慢,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例如,在部分地区,运输建筑材料的成本比城市高出40%以上,使得一些适老化改造项目在这些地区难以实施。
(三)产品服务与市场需求适配度不足
不同老年人因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差异,对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各不相同。目前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产品种类单一、功能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城市老年人对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需求旺盛,更多的城市老年人希望家中能配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而农村老年人则更需要基本的安全设施和无障碍改造,希望增加防滑垫、扶手等基础安全设施。但市场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需求层次老年人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四)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当前的适老化改造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控制机制,导致改造成本偏高,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适老化改造的巨大资金需求。同时,社会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潜在盈利空间和投资回报周期存在顾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商业模式,难以吸引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入资金。
(五)专业人才与发展需求不匹配
适老化改造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领域,需要具备建筑、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以及具备丰富经验和科学认知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在各环节缺少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决策者认知不足、参谋者照本宣科、执行者机械落实的问题,造成初衷与成效出现错位、供给与需求难以匹配。
二、意见建议
(一)在工作机制上强化协同
应指导各地制定出台系统的家居适老化改造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制定省域统一的适老化改造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无障碍设施建设、安全防护设备安装、适老化家具配备、室内环境优化等,明确各项改造内容的技术参数、质量要求、施工工艺以及验收流程,实现改造质量和效果的标准化、规范化。
(二)在工作重心上突出差异
制定差异化的适老化改造项目表,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居住条件,合理确定改造目标和重点任务。对经济实力较强的的地区,鼓励开展智能化、高品质的适老化改造;对偏远农村和山区,重点推进基本安全设施和无障碍改造,优先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安全问题。加强资源整合,将适老化改造与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等项目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资金和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建立区域帮扶机制,组织地区地区之间开展技术支持、人才交流,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适老化改造水平。
(三)根据意见反馈确定工作方向
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老年人,想要充分契合社会需求,就必须充分征集社会面意见,避免纸上谈兵。征集意见时,应进行分层细化统计,在统计基础上建立需求地图,寻找统计结果与区域发展水平、居民年龄结构、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等因素的内在联系,对改造方案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根据需求统计结果,遵循先易后难、普惠优先的原则,确定工作开展区域点位、推进时间表、路线图等。
(四)构建多元资金投入体系
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贴息等,吸引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适老化改造领域。探索建立适老化改造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适老化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老年人和家庭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费用分担机制,根据经济状况和改造需求,合理确定各方的出资比例,减轻家庭负担。
(五)培育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供给
加大对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推出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产品服务应首先保障通用性、便利性、可靠性,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尊重公众意愿,积极关注公众反馈,建立健全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后续维护和管理机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对产品和服务出现问题的,应及时责成相关企业改进完善。在此基础上,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个性定制服务,例如医疗保健、房屋设计、生活服务等。可组织相关企业制定适老化产品清单,包括普遍性产品和特殊个性化产品,提供“菜单化”供给。
(六)加强人才供给与绩效评估
依托各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适老化改造相关专业课程,如老年建筑设计、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心理学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面向相关职能部门例如民政、卫健、住建等,以及建筑、养老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适老化改造专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决策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对在适老化改造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