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体检需提高个性化灵活性友好度
作者: 马辉 | 发稿时间:2024-12-19 14:36:0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特别是当前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值得更多关注,许多老年人为了避免突发病情将健康体检变成了例行检查,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政策,这是一项政府实事项目,十分暖心。目前老年体检具有时间固定、体检项目统一、普及性、村居委组织等特点。但通过实地调研,老年人健康体检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体检项目缺乏个性化。目前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一般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视力、内科、心电图、B超(肝胆)、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但老人个体存在差异,许多需要的项目没有检查到,不需要的项目年年查,体检项目没有针对性和个性化设计。

二是体检时间缺乏灵活性。为了统筹管理,体检一般统一安排固定的时间,老人在指定的某个时间参加,导致存在居民在某时期内重复检查项目的情况,例如:某老年人居民因夜间突发疾病到急诊就诊,一周后再参加老年体检,一周内重复检查多项血生化项目。

三是体检过程对老年人的友好度不高。体检时间集中为上午7点-10点,体检时间有限导致体检队伍庞大、排队严重。很多老人行动不便、上下楼困难,因体检体验感不佳、排队困难、距离太远等原因而放弃体检,这与政府设立老年体检的初衷不符。

四是获得体检报告的周期长且档案不能互通。老年人体检主检报告从参加体检到拿到体检报告,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该周期内不适就诊时,因没有体检报告又需重复检查,且体检报告出具以后,电子档案只能在参加体检的同一家医院读取报告,其他医院之间并不能共享。

为了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健康体检服务建议如下:

一是完善老年体检方式。把集中式大规模体检改为门诊式分散体检。根据辖区内居民人数及各居民的身体状况及疾病情况,分批次预约来完成体检,这样居民体检的可选日期就从固定的某一天,变成一年内可选择性的某一天,并细化时间和各个时间段的人员安排,避免居民扎堆做检查,减少排队现象。

二是建立老年体检专项资金。政府根据财政预算拨付老年人的体检费用,发放方式可以是打入医保账户的专项体检资金,也可以是类似医保卡的专项体检卡。可以根据居民的身体特点制定体检项目,也可以自助选择想要检查的项目,从而避免了重复检查。同时居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完成体检,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更方便快捷。

三是完善医疗信息化建设。建议优先为老年人建立全国联网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搭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可随时查阅电子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居民无论在何时、何地医疗机构就诊,均可及时共享调阅健康档案,无需重复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