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是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主要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需要建设购买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研究目标宏大等特点。东莞的散列中子源等我国新建的一批大科学装置,不仅提升了科技发展质效,还拉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的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近期,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我省也出台了具体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积极争取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我省目前有1处在建的大科学装置,即哈工大联合航天科技集团承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下,“地面空间站”有望解决航天产品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制造、空间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带动卫星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发展。我省如能建好用好并继续争取到国家在我省建设大科学装置,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提升我省科研水平和能力,也必将对全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发挥重要牵引带动作用。建议:
一、完善建管机制,确保大科学装置健康发展。建议设置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形成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大科学装置短时间内“高投入”却“低产出”,资金层面,在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的基础上,争取共建单位、参建单位和预期用户的经费支持;政策层面,对大科学装置建设所需设备和材料申请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对拟引入的相关研发、产业化配套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同时,以大科学装置的科学目标实现、装置运行、管理维护、人才引培、经费使用、开放合作等标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提高大科学装置运行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推动联合攻关,提高大科学装置使用效率。建议充分发挥域内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的作用,调配骨干精英合作开展联合攻关;进一步开展跨国家和区域科技合作,推动大科学装置向企业和科研人员开放共享,围绕大科学装置打造科研人员集聚创新平台。
三、加速成果转化,提升大科学装置经济价值。建议结合域内重点院校、重点实验室进行统一协同布局规划,加强大科学装置与周边科研基地、科技园区和创新示范区的统筹规划,逐渐形成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创新高地。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技研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产业发展与科研平台应用良性互动。
四、探索衍生价值,拓展大科学装置发展空间。建议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契机,从配套仪器、关键零部件抓起,重点培育本土中小科研仪器企业,打造行业品牌,推动我省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支持科技服务企业以大科学装置发展需求为导向,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围绕大科学装置举办高层级科学会议,通过科学会议吸引科研人才,迅速提升我省大科学装置在科学圈的知名度。
五、依托科研优势,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我省拥有78所高校和120家独立科研院所,省级科技创新基地895家,省重点实验室319个。2023年,新增院士2位,总数达到38位。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真金白银”全面激活了创新驱动力。我省具备建设大科学装置承载能力,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国家在我省多布局大科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