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越发展和短视频平台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学习、娱乐、了解资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基于大数据等技术为画像客户精准推送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经常让人看了停不下来,特别是对一些心智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沉迷网络短视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防范沉迷网络短视频。
一、产生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未成年人出于猎奇心理,难以控制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时间和选择观看的内容。短视频会用极短的时间展现故事全貌,有较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以此满足用户。视频流的推送模式使用户体验流畅,并以大数据为基础,为用户量身定制视频推送。而这些视频内容大多只是为了迎合用户喜好,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如劲歌热舞视频等),使得青少年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沉迷其中。
第二个原因是从众心理。由于短视频平台内容受到青少年追捧,许多短视频中的音乐与流行语进入校园,其中不乏篡改经典、粗鲁低俗的内容,但却成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交流的必备句式。部分青少年为了不与群体脱节、落伍,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接触短视频平台,以此达到与同学们无障碍交流的目的,进而对短视频平台爱不释手。
第三个原因从短视频平台获得关注。青少年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参与度愈加突出。短视频平台制作门槛低、零成本操作,只需一部手机和平台中的拍摄模板便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创作上传,满足了自身的表现欲,获得了陌生人的关注。
第四个原因是手游开启防沉迷,进而转战短视频。近期深受青少年追捧的手机游戏,已经开启了青少年模式,限制了适用年龄与使用时长。不少青少年因此“转战”短视频平台来消磨时间、获得乐趣,短视频平台已然成为手游的替代品。短视频平台中,游戏主播、游戏视频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用户,自己不能打游戏就看视频来解馋。这与游戏设立青少年模式的初衷背道而驰,应加以管制。
二、建议
(一)是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间和内容。要求各短视频平台严格落实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并对未成年人观看时间和内容作出严格限制。要求所有短视频平台必须接入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短视频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短视频平台账号注册和登录,未实名认证用户无法使用该平台,未成年用户登录时应自动开启青少年模式;要求短视频平台筛选、过滤对未成年人不宜的视频(包括广告和直播);不得以任何形式(含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的用户提供短视频观看服务。
(二)是加大对短视频平台落实相关政策与短视频内容的监管力度。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短视频平台落实提供观看短视频服务时段时长及内容、实名注册和登录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未严格落实相关政策的短视频平台,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于某些不以短视频为主要功能的App,要求其短视频功能必须经过实名认证才可使用,并且该功能的关闭操作应明显、简单、易行。
(三)是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引导。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职责,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在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平台时督促其以真实身份验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平台时段时长规定,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
1、家长要加强孩子上网及浏览短视频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教育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分配好学习、阅读、锻炼与上网浏览短视频的时间,科学合理管理青少年浏览短视频的时间,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
2、家长要抽时间多陪陪孩子,采取一起阅读、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一起做游戏等方式,用健康的活动转移孩子注意力,防止孩子沉迷网络短视频。
3、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目标,增强时间观念,做好时间管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锻炼身体、努力工作中去,自觉防范沉迷网络短视频。
4、学校和社会培训教育机构在假期要多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教育培训中,远离网络短视频沉迷。
短视频重构着当下视觉文化传播的格局,对人们的思维和交流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也是需要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如何规避这些负面作用,需要网监、平台、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的积极应对,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青少年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才会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