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也深入人心,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可以洞察城市运行态势,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时,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滥用及信息泄露风险持续增加,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在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和利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大量个人信息的违规收集、泄露及滥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公民权益和公共利益。
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形成的数据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安全意识较淡薄。数据安全防护中应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组织层面和数据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极易导致越权访问、非法外联、滥用数据等安全问题。
2、安全权责不明晰。数据安全需要统一、明确的组织管理,需要各部门的有效配合,需要理清各相关方在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建设、执行等方面的相关权责,权责不明晰会造成实际操作中的混乱。
3、安全管理难执行。数据安全管理需遵循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统一的安全防护标准,如果缺少流程框架的支撑和明确的数据安全防护目标,将导致相关管理要求难以有效落地。
4、安全运营无保障。在数据安全的建设过程中,“先建设、后安全”、“重建设、轻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不把数据建设和数据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极易导致建设进程脱节、安全维护困难等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件也难以有效追溯。
保障数据安全及其合法有序流动,成为城市数字治理的重要议题,就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重视数字化立法,强化数据安全。在城市数字化战略中探索出台地方性信息保护的配套制度和相关标准,从立法角度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水平,同时谨防因过度保护出现数据孤岛和信息茧房现象;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市场、强化监管,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建设数据安全技术防护体系,保障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成果,打造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紧密结合产业和应用实际,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推出可行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保障数据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明确数据分级分类原则,制定差异化防护策略。充分利用数据资源、释放数据效能需以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参考各地区各行业试行规范和标准,按照数据合规类型、泄露影响程度及信息敏感程度制定差异化防护策略。对数据访问制定权限管理,对敏感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保护,对重要数据进行脱敏脱密处理,对各类数据关键操作实施流程审批,保障数据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安全。
4、打造数字化人才梯队,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人才在保障数据安全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地区高校资源增设数字化课程,推动科研院校、企业机构搭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层级高质量的数字化人才梯队。同时加快网络安全产业生态的整体培育,依托重点园区形成网络安全产业集群,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