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设立校园食堂的建议
作者: 张忠凯 | 发稿时间:2024-12-18 10:42:01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要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以全面赋能学校教育事业为目标。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要担当作为,将培养未来人才视为首要任务,同时努力推进学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1.58亿,专职教师超1千万,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要求学生及教师中午在校用餐,但存在多种方式,除少数学校有自己的食堂,大多数由配餐公司送餐和学生自带饭。以哈尔滨市为例,哈尔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师生68.45万人,然而据哈尔滨市教育局网站2023年公示,哈尔滨市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仅35家,其中,符合动态等级评定条件的仅27家,另外8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处于新办及停业状态。27家送餐公司分配到全市68.45万在校师生的用餐上捉襟见肘,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运距太远导致学生吃到的午饭已经变质变凉、监管不足导致食品品质堪忧、餐费价格昂贵、塑料餐具反复使用、油炸食品居多等,使得营养和卫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成长。

由此,我建议,在中小学校广泛设立校园食堂。

通过建立这些食堂,希望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健康、卫生的午餐,有力地呵护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营养保障,还能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加强校园食堂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为安全、卫生、可靠的用餐环境,推动全社会对青少年营养需求的关注。这一建议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心,更是对未来社会的一项积极投资。

一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通过校园食堂,学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校园食堂可以提供合理搭配的营养餐,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是提高家长生活质量。引入校园食堂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有益,也显著提升了家长的生活质量。校园食堂的便捷服务有效减轻了家长的工作负担,使其更专注于工作和个人生活。有助于创造更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促进亲子关系的密切发展。

三是培养学生饮食素养。校园食堂的设立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是一个培养学生饮食素养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校园食堂开展食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校园食堂可以定期组织食品知识课程和饮食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为未来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同时,将食堂设置为开放式的就餐场所,让家长和学生一同参与。通过亲身体验校园食堂的饮食环境和品质,家长更容易了解并监督学校提供的饮食服务。家长参与度的提高不仅让他们更加信任学校的服务,还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信关系,实现了学校、学生和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