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统一饮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 王吉山 | 发稿时间:2024-11-18 10:34:57

牡丹江市政协委员、鑫北方石油钻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吉山表示,学校饮食服务随着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然而,部分配餐公司存在着营养搭配不均衡、食材安全难以保障、口味需求不尽如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材质量难以保证,加工过程存在风险,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学校统一餐食的食材采购量较大,在供应商选择和监管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洞。部分供应商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提供质量不佳的食材,例如使用过期、变质或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肉类等。学校食堂的厨房工作人员素质和操作规范程度参差不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饪时间和温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隐患。比如,未彻底煮熟的肉类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

2.口味单一,营养不均衡。统一餐食往往需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口味,但众口难调,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喜好。长期提供相似的菜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食欲。并且在设计菜单时,如果没有专业的营养师参与,可能会出现营养搭配不合理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成本控制导致菜品质量下降。学校为了控制餐食成本,可能会在食材采购、加工等环节压缩开支。这可能会导致采购低质量的食材或者减少菜品的种类和分量,影响餐食质量。例如,减少肉类的使用量,增加价格较低但营养成分有限的蔬菜比例。

4.财务管理不透明。在学校统一餐食的财务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不透明的情况。家长和学生不清楚餐费的具体用途,不知道餐费是否合理分配到食材采购、人员工资、设备维护等方面,容易引发质疑。

5.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学校内部对于食堂的管理监督可能不够完善,外部监督部门也很难做到实时监管。这使得食堂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纠正。

针对学校统一餐食问题改进建议:

1.严格供应商筛选与管理: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生产环境等进行全面考察。定期对供应商提供的食材进行抽检,并且要求供应商提供食材的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2.加强厨房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和操作规范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只有合格者才能继续上岗。加强对食堂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培训,建立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对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给予奖励,对服务态度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

3.完善食品留样制度:按照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确保每餐的每个菜品都有足够的留样量,留样时间符合要求,并且留样的食品要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检测。同时,要建立留样记录档案,详细记录留样食品的信息。

4.配备专业营养师,丰富菜品口味与种类:聘请专业的营养师参与学校餐食的菜单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营养需求等因素,合理搭配食物。可以定期开展学生饮食喜好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菜单。引入不同地方的特色菜品,或者在传统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设置主题美食日,增加学生对餐食的期待感。

5.合理控制成本:学校应该在保证餐食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渠道和方式控制成本。例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优化食堂的运营流程,减少浪费等。同时,要定期对餐食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6.透明化财务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餐食财务管理体系,定期向家长和学生公布餐费的收支情况。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家长群等方式进行公示,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监督。

7.强化监督机制:学校内部要建立专门的食堂监督小组,成员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包括食材质量、加工过程、就餐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同时,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的检查,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