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核小堆科技创新发展核小堆产业的建议
作者: 谭思超 | 发稿时间:2024-11-21 11:24:09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谭思超反映,发展核小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发展新动能,“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振兴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发展核小堆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目标是产业升级,建议成立核小堆创新发展研究院,构建“政产学研”创新共同体,依托我省优质的科教资源,发挥龙江制造业传统优势,打造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 我省发展核小堆的机遇

(一)发展核小堆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核能是清洁低碳能源,其全产业链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近零排放。核供热堆代燃煤供暖锅炉,有效降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解决城市冬季供暖期雾霾问题,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要“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并支持低温供热堆等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核能是高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70多个专业学科,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并且相关装备制造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可以有效带动高端装备制造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双碳”背景下,核能是供热方式向低碳转型的理想能源。我省位于我国东北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供暖期长达6个月,供暖季碳排放压力大。仅以哈尔滨为例,每年供暖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哈尔滨市内33家集中供热企业、13家中小热电联产企业的煤炭总需求近千万吨,造成较大的碳排放、空气污染,煤炭运输、储存等压力。而核能供热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绿色、低碳等优点,在“双碳”背景下,核能是实现清洁供暖的首选能源。

(三)我省拥有发展核小堆良好的科技、人才、产业基础。核小堆项目是打造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振兴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是一次难得的重大机遇。龙江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以哈电集团、一重集团为龙头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涉核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研实力强,具备产学研相结合的天然优势。并且发展核小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龙江产业振兴规划契合度很高,2022年6月发布的《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将“推动核电、重型装备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构筑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列为龙江产业振兴的重点任务。因此以核小堆项目落地应用带动高端装备产业快速起步、蓬勃发展,对龙江培育千亿级支柱产业,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重大。

二、 相关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论证我省核小堆发展的顶层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厘清核小堆产业链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挑战,掌握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项目、平台、研发能力等,组织论证我省核小堆产业发展顶层规划,明确重点领域、科技研发方向和支持措施。积极对接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链主企业,联合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推进核小堆综合利用示范及智慧能源项目建设战略合作。

(二)成立新型研发机构,构建“政产学研”创新共同体。核小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需要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产业应用支撑,目前我省拥有优质科教资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原子能研究院等)和优势企业(哈电、一重等),但创新要素有待进一步整合,因此成立核小堆创新发展研究院,重构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在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制定全省核小堆产业发展战略,聚集高层次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核小堆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塑造核小堆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三)论证核小堆的综合应用场景,以溢出效益增强其经济性和竞争性优势。以小型供热堆为例,每年冬季可以主要承担居民集中采暖任务;在非采暖季,供热堆可以进行综合产业利用,如核能制冷、同位素生产、农产品辐照育种和食品灭菌等,以多场景应用,提高其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四)加大核科普宣传力度,为发展核小堆产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国小堆安全设计水平达到或高于三代大型核电水平,但由于靠近目标用户,公众对安全的担心会引起“邻避效应”,因此需要加大对核小堆的核科普宣传。我省拥有一批优秀的涉核教育科研机构,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省原子能研究院同时建设有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核小堆科普教育和宣传推广的良好窗口。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培训、科普讲座、社区宣讲等活动,介绍核领域的基础知识、小型反应堆的安全性、小型反应堆对区域经济和民生的突出作用,让民众了解核领域相关知识,为核能产业在我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