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布局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的建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哈尔滨民建 刘仁辉
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民用机场的建设和布局在提升区域经济水平、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机场布局、利用效率和设施配套等方面,尤其是中西部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型机场,依然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设施利用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航空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力。
一、民用机场建设布局与利用现状
(一) 民用机场布局概况
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248个民用运输机场,比2010年增加了约100个,年均增长超过4%。这些机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区域,而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的机场资源相对稀缺。这种分布特征导致了区域间民航服务能力的显著差异。
1.枢纽机场集中
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代表的三大航空枢纽,承担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航班流量,形成了东部沿海航空运输的“金三角”。
2.中西部地区缺乏支线机场
在西部地区,例如青海、西藏和新疆,机场数量有限,航班航线覆盖范围小、密度低,难以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二) 机场利用情况
在民用机场的利用情况上,枢纽机场普遍面临超负荷运转的压力,而中小型机场却由于客流量不足,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有的枢纽机场超负荷运转的枢纽机场,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设计吞吐量为8200万人次,但2019年实际吞吐量已突破1亿人次。尽管北京大兴机场投入使用分流部分客流,首都机场的运转压力依旧居高不下。有的支线机场低效利用,部分支线机场的客流量远低于设计容量。例如贵州铜仁机场,其设计年吞吐量为60万人次,但2022年实际旅客吞吐量仅为20万人次,设施利用率不足40%。
二、民用机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机场布局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民用机场的布局存在较大不均衡,导致东部和沿海城市机场超负荷运转,而中西部地区和部分偏远城市的机场难以有效利用。
1. 区域失衡
东部地区机场密集且规模较大,而西部和偏远地区机场相对稀少。以青海省为例,全省仅有5个民用机场,而机场的航线数量、航班班次和旅客吞吐量均远低于东部省份。
2.利用效率差异显著
在东部,枢纽机场的设计容量已不堪重负,运行中存在拥堵、航班延误频发的问题;而中小机场,如鄂尔多斯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不到50万人次,远低于设计容量,设施闲置浪费。
(二) 设施建设滞后,配套不足
中西部和偏远地区的机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航站楼、交通枢纽和配套设施,无法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制约了区域内的航空业发展。
设施老旧,例如,拉萨贡嘎机场的设施较为简陋,旅客体验较差,航班起降受天气影响较大,影响了准点率和服务质量。
交通配套不足,部分机场与城市中心缺乏便捷的交通连接。以云南普洱机场为例,由于机场距市区较远,缺乏高效便捷的接驳交通,导致旅客通行时间长,影响了其使用率。
(三) 中小机场运营成本高,长期亏损
一些中小型机场由于客流量不足、运营成本高,难以盈利,导致机场运营压力大,长期亏损。据统计,国内约有70%的中小型机场面临亏损,仅靠地方政府补贴维持日常运营。以贵州安顺机场为例,由于航班数量少,设施维护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每年亏损近2000万元。
三、建议
(一) 优化机场布局,平衡区域发展
1 加大中西部及边远地区机场建设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中西部和边远地区机场的建设力度,合理调整机场布局,解决区域间航空运输能力不均衡问题。通过支持西部重点城市的枢纽机场建设,提升这些地区的航空通达性。例如,四川省计划在2025年前新增6个支线机场,以满足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2 建立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协同发展机制
在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打造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机场群,强化枢纽机场与周边中小机场的协同发展,缓解枢纽机场的运营压力。如上海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的定位分工,前者以国际航班为主,后者以国内航班为主,从而形成有效分流。
(二) 提升中小机场的利用效率,缓解枢纽机场压力
1 政策扶持,吸引航空公司开通支线航班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航空公司开通更多支线航班,丰富航线网络,提升中小机场的利用率。例如,云南省通过补贴政策支持开通昆明至丽江、大理的多条航线,有效带动了区域内旅游航线的发展。
2 完善交通接驳,提升旅客出行便捷性
对于中小机场,应加大地面交通的建设投入,尤其是机场与城市中心的快速接驳服务。例如,贵阳龙洞堡机场与市区之间已开通机场快线,大大缩短了旅客的出行时间,为机场吸引了更多客流。
(三) 提升枢纽机场的运营效率
枢纽机场应积极推动智慧机场建设,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提升航班调度效率和乘客服务体验。广州白云机场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提升航班准点率,使其在客流高峰期的运营更加流畅,减少了地面等待时间。
扩建设施,提高接待能力。针对北京、上海等枢纽机场,建议增加跑道、扩建航站楼,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以北京大兴机场为例,该机场的建设有效分流了首都国际机场的部分国内航班,改善了旅客体验。
(四)发展绿色机场,推动低碳环保
在新建或扩建机场中,应采用绿色建筑标准,推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打造绿色机场。例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配备了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能源的低碳化和可持续性。各地机场应注重生态补偿,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在三亚凤凰机场周边建设生态缓冲区,以减轻机场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总之,中国民用机场的快速发展在推动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布局不均、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科学的机场规划、政策扶持和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措施,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平衡资源分布、提升机场利用效率,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