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PEC和G20峰会为契机,推动中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哈尔滨民建 刘仁辉
APEC和G20峰会为全球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多边对话平台,尤其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长期面临交通、电力、水利、公共设施等基础建设滞后的问题。中国土木工程和建筑施工企业在过去数十年间迅速发展,具备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建设产能,在全球工程建设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借助APEC和G20峰会合作成果,中国土木工程企业有望进一步“走出去”,助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在解决当地基础设施需求的同时,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1.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当前,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项目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虽然在价格和施工效率上具备优势,但在品牌影响力、管理规范、技术创新等方面有待提升。
2. 对海外市场环境的适应不足
部分中国建筑企业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市场需求了解不足,项目管理和运营上常遇到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政策变化等问题,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3. 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
大多数中国土木工程企业仍在探索国际化运营,缺乏对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深度理解,在合同管理、合规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尚未建立健全的体系。
4. 资金压力较大
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尤其在海外市场,企业面临的资金和融资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在资本运营和风险对冲方面缺乏经验,导致项目回款难、投资收益不稳定。
二、对策建议
以APEC和G20峰会为契机,借助多边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土木工程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通过输出基建产能和建设管理经验,助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推动企业在国际规则适应、技术创新、管理规范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化团队和建设标准,逐步扩大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树立“优质、诚信、可靠”的企业形象,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赢发展。
(一)加强国际化意识,推动土木工程企业建立全球化经营思维
1. 提升企业国际化意识:企业管理层需建立全球化的经营理念,树立长期深耕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通过设立国际业务部、参与国际工程展览等方式,培养全球视野和对海外市场的深刻理解。
2. 加强与多边合作机制对接:借助APEC和G20峰会平台,扩大与各国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机会,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和发展战略,寻找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
3. 设立国际市场专项支持政策:政府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或政策,支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品牌推广、项目推广等,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1. 选择战略重点区域: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重点选择交通枢纽、资源富集地区、欠发达区域,优先布局公路、铁路、电力等基建项目,打造标志性工程。
2. 实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鼓励企业采用EPC、PPP等多种方式参与海外项目,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持续性。
3. 探索多方融资渠道:政府应推动政策性银行、开发银行、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企业与发展中国家政府合作建立专项基础设施基金,解决项目融资难题。
(三)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1. 提高工程建设技术和标准:通过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设计、施工、维护效率,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技术水平。
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在国际项目中推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和项目执行效率,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3. 增强人才培训: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外派人员的技术培训、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管理人才,以应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四)增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适应国际市场环境
1. 强化合规管理意识:通过定期合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国际项目中法律、税务、劳动用工等方面的合规意识,确保企业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前提下顺利实施项目。
2.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针对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评估项目风险并设定应对预案,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企业在应对政策、汇率、市场波动等风险方面的能力。
3. 优化合同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国际化的合同管理流程,从合同谈判、签订到执行、争议解决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避免因合同纠纷对项目造成的负面影响。
(五)推进本地化经营,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市场影响力
1. 推行本地化管理:鼓励企业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雇用当地人才,推动本地化运营,提高对当地市场的适应性与响应速度。
2. 增强文化适应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注重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增进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的友好关系,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3. 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在工程建设中优先采购当地材料和服务,促进当地就业、经济发展,赢得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六)加强中外合作,促进技术与知识共享
1. 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投标、联合设计、合作施工等方式,与国际领先的建筑公司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施工经验。
2. 推动技术转移和本地化生产:根据当地发展需求,逐步在当地设立零部件制造、设备维修等生产设施,实现部分技术的本地化生产,以增强当地技术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知识共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当地技术人员培训,推动技术和知识共享,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三、结论
我国政府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同时,APEC和G20的合作框架为企业开拓市场、参与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土木工程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具备参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力,且在许多技术领域具备全球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尤其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等领域,对基础设施投资和项目合作的需求十分巨大,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APEC和G20峰会提供了中国土木工程企业“走出去”的宝贵机会,通过国际化发展与技术输出,助力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国土木工程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本地化经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在国际基础设施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促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