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马里反映,去年冰雪季,黑龙江呈现现象级“爆红”,成为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各市地、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广大市民充分响应,形成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爱市民”的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我省在冬季特色旅游资源挖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涉旅行业监管、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各市(地)旅游发展不平衡,受游客欢迎的冰雪大世界、东北虎林园、极地公园等热门景区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一枝独秀”现象还很明显,全域联动发展不够。
(二)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个别景区服务设施陈旧,交通不够便利,手机信号覆盖不全,旅游厕所配置不足、卫生条件差。通往双鸭山圣洁摇篮山旅游度假区的部分路段狭窄、接驳不畅。哈亚雪沿线的亚雪公路、长双公路、永安外环公路等存在通信信号盲区。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重点景区旅游厕所不足,部分景区旅游厕所管理较差。
(三)市场秩序需持续整治。不合理低价游、非法营运、质价不符、捆绑销售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比如,哈站“黑车”揽客问题,白天“看不见”,半夜“就出现”。雪乡住宿一家普通的家庭旅馆,旺季期间单日预订价格近3000元,比平时增长10多倍。
(四)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全省只有高级导游员33人、占0.16%,中级导游员320人、占1.53%,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还不高。
二、相关建议
(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整合冬季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体验性、互动性更强的旅游项目。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等平台载体作用,创作生产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增加演唱会、音乐节、动漫展等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提升全域全季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二)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规范、指导和推动旅游景区健全质量体系,严格执行景区等级退出机制。对照标准,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推动旅游厕所布局合理、管理达标。做好景区内游客接驳,全面做到“车等人”,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强化综合监督管理。加强旅行社和导游的日常监管,依法打击强买强卖、欺客宰客、诱导消费、低价游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严肃治理出租车、网约车等行业突出问题,打击宰客、甩客、故意绕道行驶等违规行为。加强对热点旅游城市、重点景区景点涉旅公共场所卫生、餐饮酒店服务价格等方面的综合监管,优化供给的同时,保持合理的性价比。
(四)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加强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建设,加大旅游专业高校毕业生招聘和引进力度,提升我省旅游人才综合素质。实施“龙江金牌导游”培养计划,培育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的旅游服务管理人才。建强文旅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打造业务精通、素质过硬、作风务实的文旅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