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期间刮起复古风的情况反映
作者: 吴文舟 | 发稿时间:2024-06-28 10:59:21

关于春节期间刮起复古风的情况反映

     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龙行龘龘”这个新词之后,当初人们还感觉很新鲜,但渐渐地,大家就觉得不对劲儿了,由媒体推出的各种生僻字、怪异字扎堆涌现。除了“龙行龘龘”,还有“前程朤朤(lǎng)”、“生活??(yè)”、“百业骎骎(qīn)”、“财运??(màn)”等等,眨眼之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秦汉年代。许多藏纸堆里本已发霉腐烂的字,不知何故,集体还魂了。于是,为了写这些和读准这些字,人们翻辞海、查词源,其中不少就是已经在字库里稀少出现或者没有了。央视作为最为重要的媒体,带了一个极其不好的头,它助长的是语文文字的倒退,无传承文化之意,完全是审美上的一种低级趣味。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曾列举党八股八大罪状,痛批那些以脱离群众、让百姓看不懂、不明白的生僻怪语、怪字,以为自己便有水平,便高人一等的做法。毛主席表示深恶痛绝,把这种现象看作为败坏党风文风的敌人,号召全党非要根除不可。

      时下由发霉的古字突然被重新挖掘包装起来,因为这种风气的败坏就是党八股的又一种在资本横行年代的最新表现。这种表现的特征就是以蔑视群众为光荣,从语言污染和腐败开始。这些年,老百姓对经济问题的一些打着改革名义的新理论之所以称看不懂,就是因为这些。一些公知们惯用的就是这样一种手法。你老百姓看不懂了,就没有办法质疑和批评。何况在引导上又提倡“不争论”,所以一些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始终在横行无阻。那些戕害我们经文字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号召,语言文字进步的标准就是让田间地头的草民百姓听得懂看得懂,而不是用一些生僻古怪的语言文字去糊弄百姓。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要以老百姓能够接受为标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语言污染的危害,其实比环境污染更可怕,因为语言污染,最后毁害的人的灵魂,环境污染给身体造成的损害,只要换到干净的地方,假以时日,尚可以调养。但是语言污染带来的精神损害,往往终身难以治愈。这些年,我们在党八股问题上,在语言脱离群众的问题上已经走的太远了。这个“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之类,不过是一种典型表现,是打着文化传承的名义,对广大群众的一种蔑视。特别是主流媒体带头这样做,这种审美观念是一种倒退。其实,在考虑满足群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必须追求高尚审美观。像治理环境污染一样,下大功夫治理语言污染,根除党八股给我们的工作造成的危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去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我们的汉语作为联合国主要使用语言,在这个时候,我们保护我们的语言安全,时下显得更为迫切。现在,对语言伤害最大的是某些短视频,满篇就是错别字,已经让人不知就是。只要在错别字标准上不达标,就可以停止经营,你试试看,不信解决不了。一个简单办法就会立即生效。问题是这是私营媒体,没人过问,因为这与资本有关。但凡一挂上资本,便无所措手足,这就是眼下的顽症所在。

    汉语的星空本来璀璨无比,无数先贤的经典诗文,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耀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天空。可惜,今天的汉语世界,充斥着空话、大话、假话、废话,甚至脏话,让人绝望窒息。维护它的纯洁性,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言文字问题上,都应该也必须责无旁贷地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