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医养结合”作为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养老需求。我市应认真落实《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黑卫老龄发 "2023"12号)精神,进一步完善社区医养结合式养老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业不断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社区医养结合式养老面临的问题
1.家庭照护弱化,社区能力不足。我国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子女少,工作生活负担过重以及与父母异地居住等都限制了居家照顾老人的能力。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零散单一,社区工作人员也很难提供专业服务,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专业照护,仅仅依靠家庭养老,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难以为继。
2.医养结合程度低,供需矛盾突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涵盖养老、诊治、康复等多方位服务,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医养结合程度低,多数社区与基础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等基础医疗服务,社区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服务内容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3.缺乏照护人员,制约医养发展。专业化养护服务是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市尚未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专业照护人员培训机制,缺乏专业资格认定的体系,社会认可度低,专业服务人员缺口较大,制约了社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医养结合式养老模式的建议
1.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发展。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资源配置、政策引导等方面起引导作用,简化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养老服务,充分利用社区闲置房产和其他设施,改造升级,鼓励连锁化经营模式,打造品牌效应,确保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顺利实施。建立政府主导,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辅助的综合管理模式,促进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2.精准服务,满足医养需求。加大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力度,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提供医养服务,对于日常起居、生活娱乐、疾病救治、护理康复等服务内容进行细分,提供精准化服务,提高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效率,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养老体系。
3.搭建平台,建设“养老云”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远程诊疗、心理咨询、情感陪护、一键式医疗救助等服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针对老年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为患病老人提供精准医疗,建设“养老云”时代。
4.改善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一是为老年人提供出行便利。加强无障碍通行建设力度,公共交通和出行通道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加强对公路、高铁、商场、公园、景区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二是为老年人提供居住便利。改善居住条件,加大旧楼改造力度,对社区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进行适老改造。三是为老年人提供文娱便利。组织老年人开展合适的体育文化运动,组织老年人观看电影戏剧等活动,建设好老年大学和老年康复娱乐活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