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名称
发稿数 (341)
回帖数 (0)
多维度协同防范AI换脸技术滥用 守护网络安全与健康
发稿时间:2023-12-06 17:19:14  
民革哈尔滨市委

AI换脸技术一经问世,便迅速席卷全球,给许多行业特别是文娱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人脸信息与个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多种权益关系紧密,属于敏感公民个人信息,人脸信息的不正当使用将对社会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风险,如不加以规范,一旦造成侵害往往是长久的、持续的、难以弥补的。

一、AI换脸技术应用存在的风险

一是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AI换脸技术可能被用于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的面部特征用于各种用途,如伪造视频、图片等。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可能导致受害者遭受精神和经济损失。二是色情和网络欺凌。AI换脸技术可能被用于制作虚假的色情内容,将他人的面部特征添加到色情场景中。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还可能导致受害者遭受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三是误导舆论和政治操纵。AI换脸技术可以制作出逼真的虚假新闻或政治宣传视频,误导公众舆论。四是法律责任和道德风险。由于AI换脸技术可以轻易地制作出虚假内容,这可能导致法律责任难以追究。AI换脸技术还可能被用于制作钓鱼邮件、诈骗电话等欺诈手段,从而导致用户财产损失。此外,恶意使用AI换脸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二、防范AI换脸技术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AI换脸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诸多风险,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公民个人都需要关注并重视这一技术的发展,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应加强对AI换脸技术的监管和研究,以促进该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是多部门合作共同应对AI换脸技术带来的挑战。政府、公安、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AI换脸技术带来的挑战。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AI换脸技术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范和限制,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做到使用AI换脸技术有法可依,规范该技术的应用,同时对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和救济。强化身份验证,金融机构可以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方法,如生物特征识别(指纹、面部识别等)、动态验证码、硬件令牌等,以提高对非法换脸行为的识别能力二是利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限制反制AI换脸技术的滥用。如深度学习模型检测、光学特征分析、人脸几何结构检测、图像质量评估、图像源头分析、时空一致性检测等技术手段,限制反制AI换脸技术的滥用。同时,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开发和应用专门针对AI换脸技术的检测工具,并加快其推广和使用。三是增强用户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用户对AI换脸技术带来风险的认识,教导用户如何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

 


阅读2437)| 回帖0    
回 帖
实 名 回 复
手机号:
  点击此处获取手机确认码 手机验证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2009-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