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多措并举,打赢龙江精准脱贫攻坚战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6-01-25 | 浏览次数:已点击:


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去年,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扶贫工作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省扶贫工作和落实精准扶贫的开展。目前,我省共有28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贫困村1765个,农村贫困户65.54万户,农村贫困人口211.4万人。

从外部环境来看,产生贫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二是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劣。全省90%的贫困县、80%的贫困村和70%的贫困户都集中分布在西部风沙干旱区、中部盐碱贫水区和东部低洼易涝区三个区域;三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我省28个贫困县几乎都是农业县,大多缺少可开发性资源,产业结构不平衡,一产比重大、二产三产比重小,农业产业结构上,粮、经、饲发展比例也不均衡,44.6万贫困户收入主要渠道仍以旱田种植为主,县域经济增长乏力;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弱。全省还有2500个自然屯未通硬化路,24.18万农户未实现安全饮水,73个村未通生产用电,13.49万农户居住危房,14.55万农户未通有线电视,贫困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1%。加之农田道路及水利设施落后,农机化程度低,导致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弱,一遇自然灾害极易致贫返贫。

从内部因素来说,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二是升学致贫;三是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四是高额婚嫁支出致贫。为此,就进一步做好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应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完善农田道路及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着力解决贫困群体交通、饮水、住房等突出问题。

二、创新扶贫方式方法。结合各自优势,调整贫困村产业结构,除了发展原有“两牛一猪”、果蔬、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外,对于新出现的“互联网+扶贫开发”、“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也应积极支持引导,并在扶贫和旅游产业结合上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扶贫新方式。

三、坚持因户施策。要在摸清底数、确保贫困对象真实精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户类型。根据不同贫困类型,针对其不同贫困成因,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通过扶贫搬迁、发展产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助其脱贫;将农村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兜底保障。

四、重视精神扶贫。“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首先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帮助他们打开思想枷锁,摆脱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应通过宣传和引导,培育农村正确的婚嫁观;其次,应立足实际,针对贫困群众开展实用生产技能精准培训,真正实现其“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

五、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应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医保体系和医疗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建设,扩大农村药品报销品种,提高医疗报销比例;二是应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应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三是应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农村福利院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确保贫困群众老有所养。除此之外,还应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完善受灾人员救助制度,有效遏制因灾致贫返贫;加强住房救助,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制度衔接,形成兜底扶贫合力。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