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
关于推进满文化抢救开发 提高龙江文化软实力的提案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20-01-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明末满族崛起以来,创造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一部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与智慧。黑龙江作为满文化的发祥地,留下了绚丽的历史遗存和淳厚的民俗文化,它们是黑龙江有别于其它地域的重要文明特征,是提升黑龙江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所在。

2010年,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的关怀与支持下,我们香港意得集团与香港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启动了面临濒危的满族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现已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所产出的成果得到香港大学国际标准验收认可。目前共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及译文132篇,提交省人大、省委书记、省长等各级领导及部门建议30多项,获得重视采纳, 获得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共25项(国家级、省级、厅局级)。并且协助支持获批主持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40余项立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于2018年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满通古斯语言语料数据库建设及研究》立项,标志科研进入高层次新阶段。语言文化现状调查已完成课题基础资料整理工作,国内首个满语文化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启动,已培养本科生123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0人,构建了满语专业在国内外最为系统完备的高层人才培养体系。“黑龙江省满族文化主题旅游线路”、“黑龙江省赫哲族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已经完成初步规划设计。利用满文档案梳理清代东北边疆问题,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边疆史料依据。

为了改善目前专业人才不足、标志性成果不多、产业化进展较慢等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升研究层次,建设“双一流”重点学科。满语文化抢救开发与研究是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应予以更大支持,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努力。建议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在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支持下,在原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黑龙江大学满学院(保留省满语研究所牌子,更名为“省满语研究院”),增加经费投入,保持满语文化专业在国内外的优势特色地位,推进质量的提升,拓展满学研究层次与规模,在承担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基本职能外,增加社会服务与资政建议职能,为龙江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问题决策发挥智库作用。重点支持资助2018年获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满通古斯语言语料数据库建设及研究》,加强保障,使之获得高质量、高层次的突破性标志性成果,获得国际学术前列声誉,并提供国内外共享。设立满学研究专项工程,由政府出资或引进社会资金,以满语文研究为指导,整理开发满文档案史料为基础,立足于黑龙江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加强现实应用研究,在中外边界领土与疆域问题、跨界民族、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开展研究,产出系列化标志性成果。并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重点培育学科,加大力度推进建设。

2.继续加大满语人才培养,设立满学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前提,制度性安排是拴心留人的基础。建议教育部门继续支持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通古斯语族)博士、硕士及本科专业建设,通过招生录取的优惠政策,支持在民族地区招收具有一定素质与基础的学生,确保连续稳定招生。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扩大硕士学位点、博士生研究点招生名额。我省已于2012年出台了《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管理办法》,目前我省满语文化研究梯队及带头人、后备带头人都已经达到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的标准,建议人社部门从我省特殊文化研究和学科特色、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予以特殊支持,增设专门指标。

3.推进满文化产业化进程,推动龙江文化软实力建设。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伟大复兴。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立足黑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为支撑点,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抢救出来的满文化成果不能只成为学术标本和文献,而是通过提炼内涵和精粹,以易于为人们所认识、欣赏、接受和使用的方式,使其真正融合于大中华文化,永葆文明本色。研究部门缺少市场经验,市场缺少文化产品,建议文化旅游部门主动与研究机构对接,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推进产业化进程,在文学、艺术、影视等方面打造文化产品,使其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建议打造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兴安岭等与满语文化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区开展民族游、民俗游,打造深度融入的龙江文化精品旅游项目,通过旅游事业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同时,建议档案管理部门创造条件,支持满文档案的整理与开发工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省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记忆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