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
关于振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提案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20-01-06


当年有一首歌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说明东北这块黑土地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是主打的农作物品种,并且消费文化底蕴深厚。我省是国家重要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和加工基地,多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商品量占全国的50%以上,均位居全国首位,东北大豆在全球非转基因大豆市场份额中占居50%比重.这其中黑龙江大豆占全国产量50%以上。一段时期大豆已经成为东北农民赖以生存和致富的一个主要产业。但近年在激增的进口大豆冲击下,我省大豆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目前,主产区大豆不能正常轮作,致使大豆单产水平下降。随着玉米加工企业普遍开工,拉动2017年玉米销售价比上年大幅度回升,而种大豆效益低于玉米。为此,农户种大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我省大豆。1996年我国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带给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巨大挑战。如今国产大豆的生产成本大都在每吨2900 3300 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租地的成本,则超过了4000 元。美国中西部大豆产区的生产成本只有2500元人民币左右,巴西、阿根廷更低,只有美国的一半。

三是我国大豆加工产能过剩。受运距因素影响,对我省大豆的加工转化形成一定制约,外销费用居高不下。而进口大豆从海运每船六万吨集中到港,省去相当收购成本。

大豆产业横跨我国一、二、三产业,其对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乃至全体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东北视察时对东北大豆振兴很关切。

因此建议在以下方面振兴大豆产业:

一、支持大豆高质量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蛋白、高油大豆种业,使大豆蛋白和油脂含量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2个百分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采用优良栽培方法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争取大豆主产区单产提高到每亩300斤以上的水平。要促进大豆加工转型升级。由大豆油脂、饲料粕生产向大豆蛋白、磷脂和大豆食品规模化方向转变。规划建设若干个大型大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区。以实力强的大豆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整合、新建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大豆蛋白系列食品、大豆磷脂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大豆蛋白、大豆粉、豆奶、磷脂、低聚糖、维生素E等精深加工产品,为振兴大豆食品产业提供强力项目支撑。

二、支持建立非转因大豆保护区。建立非转基因大豆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示范区,并建立原产地地理标志体系,提升黑龙江非转因大豆身价。也可以由省建立地方性法规,用法律手段保护优质大豆品种。加大投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大豆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实行大豆产品质量追朔制度。推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保证大豆食品品质和品牌质量,支持大豆产业差异化战略实施。

三、强化大豆政策扶持。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合理确定目标价格,稳定农民收益预期。给予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轮作制度政策支持。加强和完善国家对大豆产业的补贴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大豆种植业的补贴。建议国家长期实行大豆保护价收购政策并适当提高标准。加大对大豆加工企业的补贴。建议适当扩大大豆收储范围,对具有仓储能力的大豆加工企业,比照国家粮食储备补贴办法,对收储大豆的加工企业给予补贴;加大大豆加工企业补贴力度,根据每年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差价给予动态补贴。

四、支持整合大豆加工资源。应按“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大力发展豆制品精深加工,一是完善大豆加工产业政策。二是加快整合现有大豆加工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开发调和油、专用油等高端产品,支持和鼓励精深加工和食品豆加工产业发展,延长产品链条,开发大豆蛋白系列产品和食品豆生产豆粉、豆浆、腐竹等高附加值产品。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幅度提升大豆省内加工率和产地加工增值。实现由外销原字号大豆向销售豆制品转变,使大豆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五、支持提高大豆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加强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以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单种植、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专用豆生产基地,提升产业一体化程度,对储存要推广绿色仓储技术,对品质检验要推广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二是提高大豆面积补贴和良种补贴标准,缩小与稻农、玉米种植农民的亩收益之差。三是推行大豆种植保险。将大豆作物纳入种植业保险范围,并适当提高政府对保费补助标准,降低自然风险。

六、支持建立大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大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场开发初期的种业和新产品研发;新产品销售和非转基因大豆及制品出口的奖励。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政府在立项、信贷、税收、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