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
关于完善落实“二孩政策”配套措施的提案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20-01-04


目前,关于“二孩政策”的话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即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自然增长率为5.86‰。但到了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自然增长率为5.32‰,三项指标均较2016年有所下滑。2016年全国首次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夫妇约八千万对,但是实际2016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仅比上一年增加了131万,占全部符合二孩夫妇比例不到2%

黑龙江省人口调查,2018年初全省人口出生率为6.22‰,死亡率为6.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014岁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7%65岁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2.0%

以上数据表明,如果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实中不做好配套鼓励措施,“二孩政策”遇冷已经确定无疑。

有研究机构调研示,目前中国的总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有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提高中国人口生育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孩政策”之所以遇冷,是“二孩政策”政策推行以来,各种问题并没有得到迅速解决,面对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问题,相当数量的适龄人群对于“二孩政策”的反应是“不想生、生不起、不敢生”。

80后、90后作为目前的婚育主体,其婚育观念、婚育成本及孩子养育成本都与父辈们不同。因生育行为受经济收入、抚育成本、住房、教育、就业、健康、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政府方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生育鼓励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生育相关的医疗服务水平;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实行生育奖励补贴;改善城乡公办幼儿园的条件;严令避免妇女就业歧视;给予二孩职工提前下班待遇;生育二孩延长产假、哺乳期时间、配偶陪产时间和带薪年休假时间;完善包括生育、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措施;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保、住房等政策。从家庭方面,首先应当提高认识,面对近年来出现的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生育率水平,已经成为应对的重要手段。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减少新生的独生子女风险家庭,避免独生子女过重的赡养老人负担。

建议

1、社保局全面提供免费婚前、孕前和生育健康检查。孕妇生产住院费用全额报销,新生儿的医疗费用归到孕妇的医疗费用中一并报销。提高生育率,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降低家庭生育医疗成本。

2、加大妇幼产科医院的投入,增加妇产科和儿科人员编制,加大妇幼保健人才的培养力度,配备足够的业务用房和相应医疗设备。提高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确保母婴安全。另外还要关注高龄产妇的生育风险,因为符合二胎政策的妇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3、加大教育体系投入,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二孩政策”后教育支出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扩大公共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教育,增加人事编制,建立教师人才储备库,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鼓励民间力量办学,在地、税、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扶持非盈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分户籍,让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政策内出生的第二个及以上孩子,在辖区内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可以减免一定金额的保教费。适当条件下推行幼儿和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

4、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女性就业歧视,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雇佣女性。除更宽松优惠的生育津贴和产假保障外,可指定针对用人单位的鼓励性政策,要政府、家庭、企业三方合理分担生育的成本,化解保障女性权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政府要给企业减负,把女职工的产假与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或减税直接挂钩,即企业只有依法保障女员工休产假才有补贴。使企业不再忧虑“产假成本”,自然就不会歧视女性了。

5、政府要修改有关法律条文,完善并落实执行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政策内二孩及以上产妇产假延长至6个月、配偶护理假延长至1个月。对符合政策的生育家庭进行扶助,尤其是特殊困难的生育家庭,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等问题。

6、健全相配套的生育支持机制,提高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和保险水平,建议将缴纳生育保险金的责任主体改为个人,采取分级缴费的办法,多缴多得,缴费到了一定时间或金额可以享受对应的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支出中的超额部分由国家财政补发。对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国家代缴以保证其至少享受基本的生育保险待遇。提高减免二孩家庭的个税的幅度,参考家庭实际支出减少二孩家庭的个税负担。

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是得民心、顺民意、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但要顺利实施政策、实现新政的预期效果,还需要有更多细则、有更多配套措施的支撑。对此,当有更多期待。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