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
关于乡村振兴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作者: | 字体大小: | 打印本页 | 日期:2019-01-11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农业、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简单来说,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

一、问题:

1.农民文化程度低、生活方式落后,生态意识、生态环境、环保法制观念欠缺,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不到位,对环境建设的创新意识差,过度砍伐、滥采、乱挖、违背科学的不合理矿产开采及建设,影响了农村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

2.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致使农业产业发展无序,环境污染严重。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受到严重污染。工业企业设备简陋、能耗高、污染重,根本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种养殖业没有沼

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餐饮废水、生活污水、餐厨垃圾等都是严重破坏了环境。

3. 由于人力不足、财力不足、环保设施匮乏,尤其没有设立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机构,导致乡镇及村组无法开展环保工作,高额的垃圾外包费用成为各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为节省资金,还得排污,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

二、建议:

如何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治理?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笔者结合我省实际,重点聚焦新时代“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1.推广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和不合理消费 。大力推广粪污、秸杆等的无害化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如: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等有机结合,形成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化肥使用量,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促进养殖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生态化。

2.规划先行,建设生态村庄。一是始终坚持生态发展振兴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地建设生态村庄。坚持规划先行,把生活功能区、公共休闲区、畜牧饲养区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二是持之以恒打造生态环境。巩固和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推动村庄环境整治由点线整治向集中连片整治延伸。加大对乡村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环保设施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三是巩固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完善的生态建设组织体系。要特别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设立乡镇环保工作机构,选好配强农村班子,帮助农村干部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引导村民积极投身环境保护,

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促进文明乡风形成,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3.在“增效”上,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互联网+”结合的各类新型主体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乡村格局形成“一镇多品”“一村一品”,深度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一批以体验、采摘、休闲等业态为主的农旅融合园;在“增绿”上,守住生态文明底线。提倡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养,争做新型职业农民;在“增收”上,让农民富起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承包地“三权”分置工作,让农民有“恒产”,同时由点及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深化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试点改革,让更多的农民变“产业工人”“创业老板”。

4.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构建旅游+全方位发展模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乡村”模式,围绕生态文明要素建设乡村,统筹山林、田园、水域、绿地生态建设,优化配置水体、建筑、文化、园林等景观,从农业、文化、地产、商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发展,将我省乡村打造成旅游乡村、文化乡村、传统文化、现代农业、休闲养生、田园乡村六大旅游品牌的“康养圣地”。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您是我们的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