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文史天地
文史天地

林海雪原的剿匪斗争

来源:牡丹江市政协 |  日期:2019-12-30 浏览次数:已点击: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立壮志,面对群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让剿匪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家喻户晓。

杨子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其生活的原形。作者曲波(原名曲清涛)亲自参加了牡丹江剿匪斗争,并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生于山东牟平,曾在东北生活十多年又回到山东。后来杨子荣又多次到东北谋生,他对东北地区的生活非常熟悉。

1945年秋,杨子荣在山东参加了八路军。第二年,随海军田松支队赴东北剿匪。曾任二团一营七连任班长、二团侦察排排长。

和小说中一样,生活中的杨子荣在剿匪战斗中多次立功受奖。在杏树村战斗中,杨子荣趁敌人射击的间隙,纵身闯入匪穴,向匪兵们宣传民主联军的强大,使匪兵的斗志被瓦解,这场战斗解放了杏树村,降俘匪徒400多人,部队和百姓无一伤亡。杨子荣立了特等功,被评为战斗英雄。

杨子荣胆大心细,武艺高强,多次出色地完成侦察任务。1946年1月,二团召开第一届英模大会时,杨子荣光荣地当选为全团的模范。

当时牡丹江周边大股匪徒已基本肃清,但只剩几十名残匪的“座山雕”仍没有被抓到。1946年底,杨子荣向团部提出,装扮土匪打入“座山雕”的匪巢,活捉“座山雕”。这一方案得到了团部的批准。

杨子荣挑选了几名富有侦察经验和熟悉当地情况的侦察员,一起上山寻找“座山雕”。杨子荣利用自己在东北多年所了解的土匪黑话,灵活机智地与住在一个工棚子里的土匪周旋多日,终于得到了匪徒的信任。这几个人正是“座山雕”的人,杨子荣被引入“座山雕”的匪巢。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是牡丹江、海林一带著名的三代惯匪。他从15岁当土匪,以种大烟为生,常年生活于深山老林。当年他已60多岁,被国民党委任为“中央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二支队司令”。

狡猾的“座山雕”对杨子荣略有几分怀疑,杨子荣机警应变,在一场激烈的舌战后,使“座山雕”信以为真。

杨子荣一举活捉了“座山雕”。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牡丹江军分区副司令员田松亲自前来祝贺。1947年 2月19日,《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介绍了杨子荣智取“座山雕”的事迹。

小说和戏剧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牡丹江地区艰苦的剿匪斗争。其实真实的剿匪斗争更加壮阔。

牡丹江解放后,牡丹江周边区土匪活动十分猖獗。活动在勃利、依兰、林口、东安、鸡西的国民党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谢文东和活动在东宁、绥阳、穆棱的国民党东北先遣军少将旅长王枝林这两支匪帮,都多达3000余人。

盘踞在通河、方正、勃利、依兰、林口、牡丹江一带的国民党第1集团军中将副军长李华堂,盘踞在勃利、依兰、林口、牡丹江等地的国民党东北先遣军中将副军长张雨新,盘踞在宁安、牡丹江、汪清、延吉的国民党东北先遣军少将司令郑云峰,还有盘踞宁安鹿道、汪清、春阳一带的国民党东北先遣军上将军长马喜山等匪帮,每股都在2000人以上。

这些土匪大都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加委,对牡丹江人民政权造成极大的危害。

仅马喜山匪帮在1946年一年中,就先后洗劫了54个村屯,抢走粮食10万余斤。在抢夺之外,他们强迫群众交税。1946年5月15日,匪首王超、邹清志等策划“5?15”暴乱,妄图占领牡丹江,夺取绥宁省政府。

混进民主联军内部的土匪,当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东北时,纷纷撕下面具,叛变投敌。据统计,当时牡丹江收编的零散自发的武装18000多人,其中叛变投敌人数达11600人。

在严峻局势面前,牡丹江军区最具战斗力的骨干兵团只剩下两个团的兵力。1946年2月2日,田松支队3000多人到达牡丹江,为林海雪原大规模剿匪斗争补充了兵力。

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关于剿匪工作的决定》,牡丹江军区将剿匪主力部队编成三个支队和一个炮兵独立团。

第一支队由十四团和十五团组成,兵力3000人,司令员李荆璞,副司令员刘贤权、田松,政委李大章,防区为牡丹江以北至林口一带。第二支队由田松支队两个团组成,建制不变,兵力3000人,司令员田松、政委李伟,防区为牡丹江以南至汪清,以西至苇河一带。三支队由十七团和警卫团组成,兵力2000人,司令员肖荣华、副司令员杜国平、政委肖前,防区为东安一带。炮兵独立团是以原炮兵独立营为基础扩建,团长黄登保、政委李苏,驻防牡丹江。

牡丹江的剿匪斗争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集中力量剿伐数量多、危害大的匪股。后一阶段是从1946年9月至1948年底,重点清剿小股残匪。

为了及时彻底地歼灭土匪,在前一阶段,主要兵分三路。

南路由二支队田松司令员率2000兵力,剿伐盘踞在牡丹江南面2000余人的郑云峰、马喜山匪帮,从1946年2月15日起到3月14日历时29天,大小战斗21次毙敌400多人,俘虏匪首郑云峰以下640多人,使600多土匪被迫投降,解放村庄23个,打通了牡图铁路交通线。

北路由李荆璞司令员指挥军区十四团和二支队二团部分兵力,对盘踞在牡丹江北部的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十一师第二十四别动队二任队长丁德山、国民党15集团军105团的高永安、李开江、张德振匪股进行清剿。1946年3月上旬一举打垮了丁德山匪队。在杏树底,杨子荣深入敌阵,降俘匪徒400多人。到3月底,高永安外逃,李开江、张德振残匪400人投降,海林以北牡佳铁路开通。1946年7月19日,在宁安、林口活动的“九彪”残匪400余人被粉碎。至此,牡丹江北部大股土匪基本消灭。

东路大军,一路由军区副司令员刘贤权率领沿滨绥铁路向穆棱、东宁挺进,5月歼灭王枝林部下范兴山团和绥芬河周学武团。6月收复了东宁县城,歼灭了王枝林匪帮。另一路由军区政委兼三支队政委谭文邦和三支队司令员肖荣华率领向鸡西、密山、虎林挺进。与合江军区部队配合,合围聚集在东安、密山一带的谢文东匪帮主力,毙俘匪徒千余人。部队乘胜追击残匪,大部分被歼灭,俘敌970多人。包括东安在内的牡丹江全省广大地区都从匪徒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从1946年9月,剿匪进入了清剿小股残匪、散匪及捉匪首的第二阶段。对零星小股残匪清剿采取不分地域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组成侦察小分队。1946年12月,在林口境内活捉了匪首李华堂、张雨新。1947年1月智取“座山雕”后,2月24日在闹枝沟搜剿最后一股土匪——国民党滨绥图佳铁路保安第三旅旅长李德林所部刘维章的战斗中,侦察排长杨子荣壮烈牺牲。一年后,李德林被活捉。

到1948年底,牡丹江全省的匪患彻底肃清。林海雪原冰雪消融,“迎来春色换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