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五安全 融入双循环 开辟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阶段


日期:2020-09-25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

 

近些年来,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向好的发展势头,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企业数量偏少,加工规模偏小,科技含量偏低,竞争能力偏弱。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150家,仅为全国(18万家)的0.64%。按行业门类划分,农、林、牧、渔业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3家,占比为1.4%。据统计局数据,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34家,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只有2460.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5:1,与全国2.3:1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省是世界最好的非转基因大豆之乡,但非转基因大豆培育出的豆制品龙头企业却寥寥无几。2018年我省新建的22个玉米加工项目主要集中在淀粉、赖氨酸、酒精等大宗初级产品加工方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不多,具备精深加工能力形成品牌的的龙头企业和规上企业少之又少。因缺乏精深加工,地方主打产品增值空间较小,竞争优势较弱,大量优质农产品仍以“原字号”出省。玉米深加工、大豆食品加工、肉类熟食加工以及副产品深度利用不够,产业链深度开发不够。本省涉农企业知名品牌、大品牌较少,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领军品牌不多,全省中国名牌产品只有10个、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只有63个。

二、原始积累不足,筹资渠道不畅,优秀人才不多,企业素质不强。我省经济总量较小,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财富积累较少,总体投资能力较弱,资本要素供给相对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门槛高、利息贵、手续复杂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知识产权担保能力弱、处置难,不符合投资机构、银行机构的评判标准,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天然的劣势,企业融资确实存在现实困难。从省内几大银行贷款的主要投向来看,投到见效快、周期短的非农行业的资金比投资到见效慢、周期长的涉农行业的多。一些经营者对我省的新环境、新政策了解不够,畏难情绪较重,发展信心不足,一谈到发展就叫苦不迭。缺乏现代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市场拓展人员,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市场的竞争,也是制约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同先进省区相比,资本和人才最关注的政策、环境、制度等软环境,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都缺乏吸引力。发展空间有限、创业难度较大、成功机会较少。《黑龙江省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目录(2017-2018)》专业技术人才最为短缺,占56%;技能人才占27%;经管人才占17%。《黑龙江省社会发展报告》显示,人口净流出的趋势放缓,但流出人口中年轻人、高学历者占比增加。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五大类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减少数量最为明显。

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治好营商环境的“慢性病”,还需持续发力。825日《黑龙江日报》报道的哈尔滨市道里区和阿城区两个基层政府服务部门漠视群众利益、严重官僚主义、小衙门坏作风典型问题。使我们看到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强决心和果断举措,也让我们认识到根本性解决营商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要贯彻总书记对我省的指示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把总书记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扶起要素积累的“贫困户”,还需再送一程。脱贫攻坚过程中,在省市县各级的政策扶持下,一些县份涌现了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是靠输血型帮扶积累而来的,要使其持续发展,就还要不断供、不撤离地持续扶持,直至使其发展成熟,能够自食其力,自主发展。

三、度过企业成长的“青春期”,还需加强引导。“创业艰难百战多”。我省尚处于成长“青春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难免会面对创业者梦想与现实的反差、企业家自主与依赖的挣扎、经营者重义与求利的纠结、进取者速度与耐力的考验,这些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因,需要党和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扶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解决自身问题,逐步走向成熟,实现良性发展。

四、打破政策落地的“阻碍门”,还需细化措施。总书记指出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专家学者论证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非常之大!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为提高疫情之后扶持困难企业政策落实的普惠性和到位率,还需细化措施,使之兑现到位。

五、转变资本投向的“势利眼”,还需从长计议。尽管“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形势不断好转,但在很多领域不仅关外的资本根本指不上,东北自己的投资还急着往外跑。银行业在贷款方面更是对轻资产、无抵押、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避之不及。必须进一步优化政策贴息、简化担保等措施,解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根治人才外流的“失血症”,还需解放思想。人往高处走,这是常情。人才的丢、缺、减,是落后地区的常态,也是阻碍东北振兴的“老大难”,但对我省更是抽血、放血,釜底抽薪。因此,在留人、引人的政策措施上,仍需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留人的聚焦点和政策的着眼点,不仅要放在其实很难留的“头雁”身上,更须关注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人才身上,让他们能够对我省充满希望和信心,把扎根、奋斗、成功的创业历程,书写在黑龙江这片肥沃的黑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