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种植业增产增收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日期:2020-09-25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常委、齐齐哈尔市政府副市长  刘艳芳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粮食生产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全国耕地资源最多的省份。现有耕地面积2.39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6亿亩,居全国第一位。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多亿斤。去年,全省粮食总产1500多亿斤,占全国的1/9,实现“十六连丰”,连续9年位居全国首位。以我们齐齐哈尔市为例,去年粮食总产量1181万吨,比甘肃全省还多18万吨。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的粮食产量对全国的贡献有多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我省作为祖国的大粮仓,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强基固本为导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做出新的贡献。

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为此建议如下:

一、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要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一是完善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指标,强化对考核结果应用,进一步提高考核的权威性。市县两级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以落实落细粮食安全责任制,凝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合力。二是稳定扶持政策。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生产者补贴和种子补贴等政策资金,积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特别是省财政在疫情期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资企业复工复产,配套支持病虫防治监测点建设等工作。三是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出榜样,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大力宣传节约粮食必要性,引导人们珍惜粮食,让节约粮食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

二、调整优化结构,顺应市场需求。要把握好人民群众健康消费的新趋势,顺时而动,应势而为。着力优化粮食品种结构,走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升级。一是调整种植结构。稳定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增加杂粮杂豆面积。发展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生产,保障口粮和重要农产品多元供给。二是区域协调互动。加快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发挥生产功能区骨干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加工型玉米、食用型大豆,打造粮食生产区域带,推动不同区域统筹发展,协调互动。三是发展优质品种。顺应农业发展由增产转向提质的新趋势,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和优质水稻、强筋弱筋小麦等紧缺、优质、绿色品种供给,构建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三、建好管好良田,提升粮食产能。仓廪实,天下安。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在生物种业、农业数字技术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努力培育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构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依靠科技减灾增产。二是强化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三是强化规模经营。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以规模提产能、增效益、促发展。构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设,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四、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粮食经济。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促进粮食资源转化,加快推进农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一是提升过腹转化能力。以实施“两牛一猪”工程为抓手,推动生猪产业提档升级。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发展和牛、安格斯等高端肉牛产业,培育一批养殖大户和专业化养殖场,推动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二是提升产业增加值。科学规划品种基地和加工产业集群,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产品原料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三是提升品牌影响。持续开展龙江好粮油中国行等系列活动,加快培育“五常大米”、“寒地黑土”、“北大荒”等绿色有机食品知名品牌,让更多人吃上龙江优质粮,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五、加大政策投入,推进秸秆还田。一是加大深松整地补贴力度。我省耕地面积大,平坦连片,适合机械深松作业。为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建议适度调整对深松整地的补贴面积和补贴额度。二是大力支持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提升耕地质量最清洁、路径最短的措施,更是秸秆综合利用最佳途径,建议适度提高秸秆还田机械补贴额度,提高农民积极性。